转自:贵州日报
天柱县融媒体中心 王岩弟
夏日里的黔东南州天柱县远口镇清云村,青山如黛,碧波粼粼。
清晨,清水江面薄雾初散,金色晨光里,铁索桥上的游客正用镜头捕捉江雾与炊烟交织的画卷;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村民手持剪刀修剪着盆景;家门口的老人们围坐一起,笑谈农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75岁老人吴三梅感慨:“村寨变得漂亮了,生活变得舒心自在。”
老人红光满面,眼神清亮,提起村里的变化便打开了话匣子:“10年前啊,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很常见,道路坑坑洼洼,大家平时都懒得串门。你再看现在,村寨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路边还种了树,日子别提多舒坦了。”
吴三梅的笑容,映照着清云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深刻变化。村寨的靓丽蜕变,正是该村深入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结出的有效成果。
今年,天柱县“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清云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开展清理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推进改厕、改圈,治理污水、垃圾,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创新开展“文明卫生家庭示范户”评选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杨宏明等一批示范户,形成了“一户做示范,户户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走进村民杨宏明家的院落,院坝不大却收拾得整整齐齐,院落里摆满了各类盆景,微风拂过,花香四溢。
“现在大家都把庭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谁都不想落后。”杨宏明满脸自豪地说。
凭借精心打理的庭院,他家在村里组织的“文明卫生家庭示范户”评选中脱颖而出,成了村民们争相参观学习的“样板庭院”。
有美好环境做基础,近年来,该村探索“人居环境+”发展模式,依托独特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综合优势,大力发展采摘经济、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乡村特色产业。
如今,青山环抱、碧水相依的清云村已成为游客的打卡地,游客们不仅能体验田间地头采摘的乐趣,还能品尝地道的乡村美食,在绿水青山间感受乡村好风景。
“环境是底子,乡村旅游是路子,产业是票子。”清云村党支部书记杨宏广笑着说。
走进位于村产业园的农家乐,宽阔整洁的庭院映入眼帘,院内摆放了各种盆景,几张原木餐桌错落摆放。农家乐老板杨玉秀正擦拭着餐桌,她笑着介绍:“我们农家乐用的食材全部来自自家菜地,现摘现做。游客吃得放心,临走时还能带些自家种的土特产回去。”
杨玉秀坦言,村寨环境改善,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依托产业园的精品水果,通过打造“采摘游+农家乐”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农家乐的生意。
站在整洁的村道上,杨宏广指着远处的彩绘墙说:“我们要持续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寨子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成为村民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从“脏乱差”到“绿净美”,清云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干群齐心的汗水,也寄托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正如村民们新编山歌唱的那样:“清云寨子亮堂堂,青山绿水是银行,生态饭碗端得稳,幸福日子万年长。”
清云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擦亮了生态底色,更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落日余晖,村中炊烟袅袅,文化广场传来悠扬的山歌,农家乐飘出阵阵菜香。这场始于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整治,已悄然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