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成效及复制推广有关情况。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负责人纪敏介绍称,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金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高水平金融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具体来看,第一个方面是优化跨国公司的跨境资金池。“今年年初,我们优化了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推动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不断完善,支持他们灵活调剂本外币资金,受到经营主体的广泛欢迎。”纪敏介绍称,截至5月末,上海跨国公司设立跨境资金池数量达169家,集中外债额度达2468.3亿美元,境外放款额度超过800亿美元,均位居全国前列。
第二个方面是推进支付服务国际化。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人员往来非常密切,境外人员支付便利化也受到高度关注。“我们主要通过支持境外的一些电子支付机构收购境内的一些持牌支付机构来做持牌经营,增加市场主体。同时,我们加强境外来华人士身份信息核验服务,这个身份信息的核验是确保支付安全的前提,加强这方面的核验服务,便利境外来华人士在境内使用各种移动支付和账户服务,对境外人士来讲,现在基本实现了‘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支付便利化全覆盖。”纪敏表示。
第三个方面是持续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功能。纪敏介绍称,自由贸易账户是实现自贸试验区跨境资金流动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为全面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的功能,我们研究了相关升级方案。同时,我们也支持上海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账户立法工作,《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已经于今年3月份正式发布,上海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第四个方面是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数据跨境流动是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的重要领域,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印发了《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进一步明确数据出境的具体情形以及可以跨境流动的数据项清单。“根据实施情况及效果,我们会动态调整。”纪敏表示,在这方面,上海也走在全国前列,比如说临港新片区发布了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清单,为长三角企业提供合规跨境数据传输通道。
第五个方面是拓展数字人民币在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在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场景中支持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为试点企业开立数字人民币单位钱包,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数字人民币双边跨境合作等渠道开展离岸贸易的数字人民币结算,并结合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业务效率。“上海无论是在数字人民币境内使用还是跨境使用方面,规模、场景、种类都走在全国前列。”纪敏表示。
第六个方面是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研究推动绿色债券以及ESG指数投资。纪敏表示,这个方面主要是鼓励金融机构强化绿色债券投融资,支持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产品在沪落地。支持金融机构在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产品开发时,将ESG评级(这个E就是环境、S就是社会、G就是治理)纳入到相关指数产品的开发和投资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纪敏进一步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上海市,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继续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化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推动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一方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前不久,陆家嘴论坛上宣布了八项支持政策,包括发展自贸离岸债,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以及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等。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大“上海经验”的复制推广力度,支持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等措施推广到相关自贸试验区,将优化电子支付服务等措施推广到全国,为我国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发展探索实践路径,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