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中国市场 就能赢得全球市场 ——访AppsFlyer亚太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Ronen Mense
创始人
2025-07-04 19:51:48
0

转自: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秦枭 西塘报道

移动互联网应用已成为现代科技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随着5G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移动应用不仅在娱乐、社交和电商领域大放异彩,还逐渐渗透到教育、医疗、金融等传统行业,成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用户的应用依赖度持续攀升,促使应用市场朝着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演进。与此同时,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近日,在2025 MAMA移动互联网高层峰会期间,《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AppsFlyer亚太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Ronen Mense,就移动互联网在亚太地区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市场处于什么地位,AI又将如何颠覆移动互联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企业在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过去十年间,中国移动应用出海经历了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变的完整发展周期。根据AppsFlyer的研究显示,在流量红利逐步消退、全球隐私政策持续升级以及AI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多重影响下,中国互联网应用的出海格局已发生显著变革。早期以工具类产品和游戏为主导的市场结构,正逐步拓展至金融科技、社交互动、泛娱乐内容、微短剧等多元领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经营报》:在你看来,亚太地区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有什么特点?

Ronen Mense:我们回顾市场发展时,就会发现十年前正是移动互联网起步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从功能机过渡到智能手机,移动网络也从3G升级到4G,再发展到5G。很多人第一次通过智能手机接入互联网,也是在这个阶段,人们首次接触移动应用,开始与其进行交互,而这种使用方式也逐渐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过去十年间,移动设备持续演进,涌现出无数新功能。我认为,在这场移动互联网的革新中,中国无疑是最重要的创新者之一。从微信到全球速卖通,再到短视频应用,中国不断带来新的服务,重新定义了人们使用移动设备和移动应用的方式。

《中国经营报》:你回顾了过去十年移动应用市场的变化。那么在你看来,目前亚太地区的市场移动应用领域是呈现一个怎样的趋势?哪些因素在推动这个趋势向前发展?

Ronen Mense:我认为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清晰,AI将成为人类与技术互动中最核心的要素。AI现在已变得稀松平常,就像以前的计算机、互联网和5G一样,现在每个人都可以使用AI,它成了一种附加技术、附加能力,会融入我们与企业商品和服务的互动方式中,也会改变我们与自身沟通的方式。如果说未来人们将与AI交互,我认为手机和应用程序无疑仍是主要接口,但也可能延伸到可穿戴设备,甚至语音交互。或许未来我们手机的主界面不再是一个个应用图标,而是一个智能聊天机器人。我们现在还无法下定论,但也正因如此,未来才如此令人期待。

《中国经营报》:我们知道亚太地区有很多国家,每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差异很大。AppsFlyer 针对这些不同地区和国家有什么差异化的定制性策略吗?

Ronen Mense:亚太地区经济体发展水平和科技应用发展阶段上差异显著。举例来说,像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这样的国家,人口结构年轻、思想开放,科技接受度非常高。移动游戏、线上银行、电商平台、共享出行服务在这些国家的普及率都非常高,几乎成为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泰国虽然人均收入高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但人口年龄层偏高,对新兴科技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不过,泰国在移动银行的渗透率方面却位居亚太地区之首。因此,虽然我们常常笼统地谈论“东南亚市场”,但实际上,它是由多个不同国家构成的多元市场。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印度。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印度内部划分出多个经济层级和城市等级。所以,进入这些市场时,必须深入理解如何对不同市场进行细分,明确哪些人群是你的目标受众。我认为最优秀的一点是,东南亚是一个极具活力、发展迅速的经济体。另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共同趋势,就是中国企业如今在整个东南亚的存在感越来越强,这无疑也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现象。

《中国经营报》:中国目前在亚太地区,包括在全球范围来看,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中国的移动应用出海面临哪些挑战?

Ronen Mense: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你需要有非常出色的产品,要比别人行动更快,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领先的技术,以及持续创新的思维方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因此,能够在中国市场成功的企业,其在全球范围内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在10年甚至15年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知的中国企业并不多。而今天,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你都能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比如比亚迪,还有很多人用SHEIN购物,玩中国公司开发的游戏。

这种“先赢在中国”的思维模式,正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对于我们AppsFlyer来说,进入中国市场也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决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深知,大多数外国公司在中国难以取得成功。而我们非常清楚,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全球领导者,就必须先在中国站稳脚跟。同样,中国公司想要走向世界,也需要一个拥有“先赢中国、再赢世界”思维方式的合作伙伴。正因如此,我认为AppsFlyer的发展与中国企业的成功密切相关。我们对此心怀感激。

AI正在重塑行业

AI不仅改变了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运营策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AI能够精准地预测用户行为,优化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从而大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中国经营报》:我们看到一些非游戏类应用在安装量方面的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一些游戏领域。AppsFlyer在服务这些领域的客户时,与服务游戏客户相比,在数据监测和营销分析方面有哪些侧重点?

Ronen Mense:如果我们将游戏行业与非游戏行业进行对比,会发现游戏始终是变化最快、最积极拥抱新技术的行业之一。游戏公司天然生存在移动环境中,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创新频率高、节奏快。但游戏行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作为普通用户,你一天能玩多少款游戏呢?这也是游戏行业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游戏公司正在把他们的思维模式延伸到非游戏领域。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非游戏行业的增长速度已超越游戏本身。原因在于,这些应用更贴近日常使用场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使用,不依赖于长时间的连续使用。短视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用户看一条视频可能只需要一两分钟。

更重要的是,这些非游戏类产品在变现策略上也越来越“游戏化”。它们借鉴了游戏行业的变现手段,将其灵活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服务之中,如应用内广告(IAA)和应用内购买(IAP),这些原本主要出现在游戏中的变现模式,如今正快速向非游戏领域扩散。

我们将这种趋势称为“混合变现”(Hybrid Monetization),这种模式已在非游戏类应用中,尤其是工具类产品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中国经营报》:目前全球对数据隐私的监管越来越严格,AppsFlyer是如何帮助亚太地区的企业来应对数据合规与营销效果之间平衡的?

Ronen Mense:首先,隐私保护已经成为行业的常态。这是当今科技领域的共识。作为营销人员,我们需要接受这一现实,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下调整策略,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和框架,在一定的限制中灵活前行。比如,业内现在常提到“信号缺失”的问题。对营销人员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我们无法像过去那样获取完整的数据和信息。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的做法是,借助不同类型的参数,尽可能恢复部分信号,当然,是在严格遵守隐私规定的前提下,从而让营销人员借助有限的信息,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比如,以前是“一对一”的营销,现在是“多对多”。虽然模式变了,但只要从整体角度去分析数据,同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对于AppsFlyer来说,隐私至上一直是我们坚持的核心理念之一。当行业发生变化,如苹果发布iOS 14和新的隐私政策时,我们迅速做出了响应。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有责任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应对挑战。如果我们做不到,他们可能很难独自应对这些问题。

《中国经营报》:目前所有的行业都在讲AI。那么随着AI技术在移动营销行业的应用,你认为AI将如何改变亚太移动应用的营销格局?AppsFlyer又将如何利用AI技术来为客户提供一个更优质的服务呢?

Ronen Mense:AI确实是让我们十分振奋的一个方向。AppsFlyer做决策一向非常谨慎,但一旦决定押注某个方向,就会全力以赴。AI正是我们下定决心全力投入的方向之一。你问到我们如何通过AI为营销人员赋能。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AI的表现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它所依赖的数据。过去常有人说,数据就像石油;但我更倾向于认为,数据更像电力:它驱动一切,让所有系统运转起来。但如果数据本身质量不好、不干净,或者没有在隐私合规的前提下被妥善处理,那么数据也无法发挥作用,AI模型也无法如预期运行。因为归根结底,AI是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只有数据准确,模型才能输出真正有用的结果。AppsFlyer作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服务于全球数千家企业。每天有超过10万名营销人员登录我们的平台,依靠这些数据做出营销决策。我们希望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挑战。比如,我们如何通过自动化流程,为客户省去费时费力的工作?我们能不能通过AI智能体实现这些自动化流程?让客户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我们在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自动化流程简化广告投放、活动分析、海量数据处理等复杂任务。说到底,谁更擅长处理海量数据?是人类还是AI?很可能是AI。所以如何将AI用于适合的工作场景,以节省人力成本?现在来看,一个人只能完成一个人的工作。未来有了AI,也许一个人能完成两个人的工作,甚至五个人、上百人的工作。

人类的作用不可取代,但一个人能做多少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效率?这正是我们公司对AI的看法。你可能也看得出来,我对AI和科技充满了期待。作为一个在科技行业打拼了将近20年的“老匠”,AI的发展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激情,让我更有动力投入其中、共同创造未来。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6月宏观经济稳中偏强 中经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我国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改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
最新或2023(历届)小学生世...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
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301166 证券简称:优宁维 公告编号:2025-059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
最新或2023(历届)最新母亲... 最新或2023(历届)母亲节手抄报:赞美母亲的名言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
最新或2023(历届)五一劳动...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