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无锡日报)
眼前,一尊高约1.8米的罗汉像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面部的肌理、衣袍的褶皱,甚至风化的痕迹,在咫尺之间纤毫毕现。
7月3日,龙门石窟与灵山胜境艺术对话展在锡启幕。依托激光扫描、高清摄影建档、残损虚拟复原等前沿数字技术,原本深藏中原的千年艺术瑰宝来到江南,为游客打造一场“古今对话”的沉浸式体验。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诗”与“远方”更好联结起来,极富创新性地呈现于游客眼前。在无锡,从场景的打造到消费的升级,再到管理、服务的优化,文旅行业中,科技“浓度”不断攀升。
当科技赋能成为文旅发展的趋势,旅游资源与科技资源皆高度密集的无锡,大有可为。
PART 01
科技+
让文化从体验中“走出来”
佩戴轻量化MR头显,游客就能进入虚拟版的灵山博物馆展厅,遍览馆藏珍品,并在与馆长、玄奘的互动中触摸灵山的文化脉络。
近日,灵山XR大空间体验项目发布。这项将在地文化与虚拟现实、大空间定位等前沿数字技术巧妙融合的产品,自试运营以来接待游客人次过千。
“AI与文化相结合,文化从体验中‘走出来’,‘走到’游客眼前,也就更容易‘走到’他们心里。”灵山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而言,了解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更需要借助科技手段降低进入门槛,增加吸引力。
端午节前夕,今夜“梁”宵“行浸式”夜游上线,在全息水幕、AR、3D Mapping等高科技手段加持下,泰伯奔吴、西施泛舟、实业兴邦等无锡故事在游人眼前不断流转,古运河成了一条可感、可玩、可共鸣的时光隧道。
“没想到,坐游船就像看实景演出,出乎想象。”游客曾女士说,在这条时光隧道中,无锡将古运河穿城而过的禀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传统文旅以静态观光为主,游客参与感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VR、AR、互动装置等,把单向观赏变为多感官交互,满足深度参与的需求。”市旅游业协会顾问王洁平说,相对于“打卡式”旅游,如今的游客更青睐独特的、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无锡的几张城市名片如太湖、大运河、《二泉映月》、锡剧等都可以与数字技术结合,打破时空的限制,打造超现实的场景体验。
PART 02
线上线下联动
打开产业破圈新思路
“科技+”文旅,不只为景点提供了全新打开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游客的游览方式。文化体验嵌入日常生活,私人记忆转为公共话题,也为文旅产业提供了新的破圈思路。今年,拈花湾的AI创意视频在社交平台收获数个“10万+”点赞,虚实交融、拈花一指的浪漫画面引发惊叹,一个多月后,景区动用1500架无人机和国内领先的烟花技术,让这一如梦如幻的视觉盛宴从指尖走进现实。
“我是3月份在网上刷到的视频,于是就决定这个暑假带孩子来看一看充满想象力的演出。”暑期出游的第一站,来自安徽的宗先生带着一家人来到拈花湾,看到现场各种演出,不禁感叹,在科技的加持下,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体验。
在近日焕新开馆的中国泥人博物馆中,“锡作苑”本土非遗精品展区也让游客被“狠狠惊艳了一把”。在欣赏完琳琅满目的大师级作品后,游客可以通过全新推出的“锡有好礼”线上展销平台选购心仪的手工艺品。线上线下的打通,让这份美好得以延续。
打开“锡有好礼”,那些在玻璃展柜中展出的精品出现在了屏幕之上,手指滑动,有些甚至无法在现场看到的细节,在虚拟展示空间中清晰可辨。平台还整合了在线购买、官方鉴定、自助售卖、分享种草等功能。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无锡的传统文旅元素转化为现代的文创产品,文化消费变得便捷、有趣,文旅产品的销售边界也得以拓展。
这已不是无锡第一次探索文旅消费“数字化”。此前,鼋头渚、灵山就曾多次推出数字藏品,结合区块链技术,将在地文化与现代数字艺术结合,赋予文旅IP新的生命力。一经亮相就快速售罄的现象表明,消费者愿意为兼具文化价值和科技感的数字产品买单,新的消费增长点应运而生。
同时,数字藏品不止于线上收藏,还与线下文旅体验联动,如购买灵山“祥龙送福”数字藏品的用户可参与抽奖,赢取灵山胜境游园年卡等实物奖励,将用户引导到线下打卡。
PART 03
科技赋能
构建智慧管理新范式
曾经,游客投喂自带食物的行为让无锡动物园“伤透脑筋”。
今年3月底,特殊员工“机器狗巡逻官”的出现,让情况改善了不少。在园内自主“溜达”的它,一旦通过摄像头识别到游客的投喂行为,就会抬起前爪轻轻敲打当事人,并发出如“动物们有自己的食堂,拒绝外卖哦”的语音播报。
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人员去劝游客别乱投喂,游客可能会觉得‘被管着’,但换成机器狗就不一样了,酷炫的外形、幽默的话语,反而会让人觉得新鲜好玩,甚至主动配合。”
科技赋能文旅,能创造的不只是兼具功能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管理新模式。业内人士指出,新型算法将极大地便利旅游者的出行与运营者的管理,它不仅提供数据,还提供解决方案。拈花湾就是其中的典型。景区自主开发的“拈花码”涵盖购票、酒店预订、餐饮购物、演艺节目等服务全场景,实时捕捉游客的行为数据与消费特征。
最新部署的“视频客流轨迹分析系统”运用AI算法预测人流高峰,动态调整游船班次与零售点位,实现运营管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调控”的转变,从“经验驱动”迈向“智慧决策”。
不过,专家也提醒,旅游业的本质是服务,游客追求的是体验,科技再先进也只能作为管理手段,“要在科技浪潮中保持清醒,将资源集中在能真正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环节,通过‘科技赋能+人文关怀’的结合,构建‘精准、高效、有温度’的现代旅游服务生态。”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