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揭晓。在769项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中,涉及江苏企事业单位的获奖项目有89件,其中中国专利金奖3件、银奖5件,高价值专利厚积薄发。目前,全省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产出近20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具有高市场价值是专利实施产业化的基础,培育高价值专利就是为了更好地转化运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以产学研合作促进高价值专利创造,以高价值专利赢得市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高质量产出,催生创新“金种子”
高价值专利,作为创新发展的“金色种子”,产出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是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
江苏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起步早、起点高。早在2015年,江苏就领全国之先,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中,部署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同时,以机制激发活力,在全国率先出台《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大力推动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建立产学研服合作、专利导航、集体会商和共同决策、质量管控等工作机制,形成了高价值专利培育“江苏模式”。特别是改变“项目化思维”,实行“平台化运行”,建成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125家,市县级中心628家,覆盖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为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堪称专利“高产户”。截至今年6月底,拥有有效专利1401件,其中发明专利425件,去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约33.7亿元,核心发明专利多次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不仅有政策导向,还有真金白银加持。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超3亿元,专项支持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13个设区市、部分县(市、区)也纷纷出手,投入专项资金约3亿元,支持600多个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得益于财政资金的引导,企业、高校等主体的创新积极性空前活跃,财政投入发挥了1:3的乘数效应。
高效益运用,激活产业“反应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16件专利作价4200多万元入股成立江苏航浦国创公司,相关专利技术顺利转化实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精度补偿技术”专利在埃斯顿转化实施,有效提升了工业机器人复杂工作能力,创造经济效益超15亿元……
专利变“红利”,“知产”变“资产”,转化运用是关键。江苏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紧抓高价值专利高效益转化运用这个“牛鼻子”,多管齐下,持续发力,做实做强这个创新链和产业链连接的关键环节。
引导推动产学研服多方深度合作,有的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有的共同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加速重点产业专利布局和转化。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价值专利产业化率超过50%,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近10%,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达853亿元。
树典型,立标杆,把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作为一个技术领域、一个产业的“样板”,放大“溢出效应”,组织举办项目启动会、企业家沙龙、示范现场会、工作推进会等活动,分享经验,实现“建设一个中心,带动一个领域,示范一个产业”目标。有的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牵头组建光电产业、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农牧装备产业等知识产权联盟,建立产业专利池,力促创新优势、专利优势转变为产业竞争优势。培育中心产出的专利,创新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社会效益好,125个省级培育中心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17项,占金奖总数的35%;专利产品产值总额4100亿元,约占总销售额的84%。
高标准保护,构筑技术“护城河”
2023年8月,法国法维莱公司向法国巴黎法院提交诉状,认为康尼机电侵权其1件欧洲专利。康尼组建由法务、知识产权、技术、市场和涉外律师组成的维权工作小组主动应对,同时得到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开展对法维莱欧洲专利的侵权判定及有效性评估,经过4个月努力,多方达成一致意见:康尼产品不侵权,且法维莱欧洲专利因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而有效性欠佳。在此期间,康尼该专利还成功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用专利保护之“薪”,点燃科技和产业创新之“火”,江苏紧扣“严、大、快、同”,创新构建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的“护城河”。前不久,启动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大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把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
知识产权工作覆盖领域广,包含链条长,涉及部门多,省知识产权局与省高院、省市场监管局签订《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合作备忘录》,打通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信息壁垒。为助力执法人员更加客观公正开展技术事实调查,创新建立技术调查官机制,借力专利审查员、高校技术专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员三支力量,提高行政与司法标准的统一。
针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普遍具有技术迭代快、跨界融合等特点,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构建起以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牵引、13个设区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覆盖、N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协同联动的“1+13+N”快速协同保护体系,依托9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新开展专利预审,将专利预审资源向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型领军企业、产业链主企业等倾斜,更好满足创新主体的诉求。如今,一件发明专利的授权周期较以往有了大幅缩减,耗时显著减少。
与开放大省的实际相适应,江苏知识产权系统还放眼全球,拓展思维。探索建立出口企业海外纠纷应对机制,防范应对知识产权国际纠纷,全省已建设14家国家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中心。鼓励引导企业进行PCT专利申请,截至4月底,全省申请量66844件,占全国的1/10强,其中培育中心申请超过2600件。撑起知识产权“保护伞”,江苏积极助力更多江苏制造又快又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丁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