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报
编者按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1670人,全国先进工作者756人。其中,1名生态环境部系统干部、8名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环境报开设“铁军精神 榜样力量”栏目,宣传展示9名同志在各自岗位上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每一个举报线索都需要用心核对,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刚刚荣获“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焦延雄表示,在打击涉重涉危违法行为的工作中,需要非常细心,需要对每一个线索核实,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铁案”。
“很多涉重涉危违法行为都不会出现在正规企业里面,例如有一些违法处理危险废物的方式简单粗暴,包括焚烧焚毁、稀释排放等,大多数是三五个人,找一个隐蔽的地方,搭建一个简易的焚烧炉,在完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进行处置,危害极大。”焦延雄说。
去年,他们查获并移交公安机关的一起案件,就是接到了群众举报线索,到现场发现了焚烧设备,但是没有抓到相关违法人员。他们凭借经验和对现场的认真判断,认为犯罪嫌疑人并没有弃置这些设备,一定会再次过来非法处置危废。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蹲守和布控后,固定了相关证据,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
最近,焦延雄被抽调到广西柳州市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组。十几年的一线经验和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表示,前段时间,在专项行动县(区)专班报上来的问题中,他发现照片中的“洗桶”有问题,复查发现确实存在非法清洗涉重涉危废物的问题,最终这个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理。
“我们一天要检查复核几百条报上来的涉重涉危线索,需要对这些线索里面的问题进行快速处理、分类。能够承担这份工作,是因为我们细心专注,而且有比较丰富的基层经验。”焦延雄说。
谈起这十几年在一线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焦延雄如数家珍。尤其是对广西第一起启动生态损害赔偿的案件,他一直记忆犹新。
那一年冬天,焦延雄和同事们接到了一起群众举报,称有人在大子岭倾倒废渣。得知消息后,他们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发现固体废物倾倒时间不长,倾倒量达两万多吨。根据以往经验,这一类犯罪嫌疑人通常会在同一区域周边多次倾倒固废,而且一般都选择在深夜,快速作案然后逃离现场。
“当时是一年中最冷的几天,我和3名同事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蹲守在倾倒现场外围,等待犯罪嫌疑人出现。连续蹲守12天后,才终于抓获犯罪嫌疑人并移送司法机关。”焦延雄回忆道。
如果说抓获犯罪嫌疑人需要勇气和胆量,那么在后续协助公安机关办案的过程中,就体现出了环境执法人员心细的一面。在抓获犯罪嫌疑人之后,焦延雄积极协调公安、检察院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准确把握事实证据,精准确定责任人,并且快速启动生态损害赔偿机制,最终有效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
面对犯罪分子,焦延雄铁面无私,但在辖区企业经营者的眼中,他却是细心贴心的“环保管家”“帮扶能手”。
“我们需要摸清企业家底,才能排查出风险点,从而解决问题,帮企减污,做到安全、规范运行。筑牢辖区生态环境安全防线就是保护企业正常有序生产。”焦延雄表示。
几年前,他就牵头建立交叉帮扶检查制度,集中全市执法力量连续3年对辖区工矿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帮扶,为企业送法律知识、送政策、送技术,不仅指导企业优化选址或选线,还协调解决环评审批问题,为项目排污许可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焦延雄说,荣获“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是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这一份肯定,也会让他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坚定、更加果敢,他也一定会发挥自身所长,坚定守护柳州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