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随着王欣瑜在女单第二轮中出局,参加本届温网单打正赛的6名中国网协球员全部出局。这一结果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球员在温网表现不佳的思考。
其实,说中国球员打不好温网有些勉强。中国网球也曾经在温网创造过辉煌。
郑钦文温网连续三年“一轮游”。
2006年,郑洁搭档晏紫在温网女双赛场上披荆斩棘,先后击败7号种子和2号种子,最终在决赛中力克前世界第一组合苏亚雷兹/帕斯奎尔,夺得冠军。这是中国网球首次在大满贯双打赛场登顶,也是郑洁温网传奇的开端。2008年,持外卡参赛的郑洁在温网女单赛场掀起“中国风暴”。第三轮,她爆冷击败新科法网冠军、世界第一伊万诺维奇,成为首位战胜在任世界第一的中国选手。此后,她一路过关斩将,闯入四强,创造了中国网球选手在温网的单打最佳战绩。
李娜同样在温网留下了辉煌的足迹。2006年,她作为27号种子首次征战温网,便强势晋级八强。2010年和2013年,她两次重返温网八强,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然而,自郑洁和李娜之后,中国网球选手在温网的表现逐渐黯淡。
近年来,中国网球选手在温网的单打成绩愈发低迷。2024年,尽管有11名中国选手跻身温网单打正赛,创下历史新高,但最终仅有王欣瑜一人闯入16强,其余选手均早早出局。到了2025年,情况更为严峻。女单首轮比赛过后,郑钦文、袁悦、朱琳、张帅和布云朝克特全部“一轮游”出局,仅有王欣瑜挺进次轮。然而,在第二轮比赛中,王欣瑜也未能延续首轮的强势表现,以两个5:7不敌森梅兹,无缘32强。至此,中国选手在本届温网单打赛场全部出局。
王欣瑜在比赛中回球。
郑洁和李娜的成功证明了中国选手具备在草地赛场突破的潜力,那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球员在温网的成绩越来越差?
首先是场地特性。温网是四大满贯中唯一使用草地赛场的赛事,其独特的场地特性对中国选手提出了严峻挑战。草地赛场球速快、弹跳低,比赛节奏紧凑,充满悬念,特别考验选手的应变能力、精准预判和快速移动能力。相比之下,职业赛事中约70%的ATP巡回赛使用硬地球场,对球员力量、爆发力及快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红土赛场则需要充沛体能与上旋控制。中国选手长期以硬地和红土训练为主,技术体系偏向力量、耐力与底线相持,难以适应草地赛场的快速节奏和低弹跳特点。
国内草地网球赛事奇缺、设施稀少,是中国选手草地训练“断档”的主要原因。郑钦文曾半开玩笑地说:“小时候连真草皮都没踩过几回。”这句话道出了中国网球选手在草地训练方面的困境。由于缺乏系统的草地训练,中国选手在技术动作、战术意识和比赛经验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
其次是信心缺失与战术滞后。中国选手在温网的单打最佳战绩仍停留在2008年郑洁的四强,长期未突破导致心理上对草地赛场缺乏信心,容易在关键分上保守或急躁。在今年温网女单第二轮比赛中,王欣瑜在第二盘比赛的第12局浪费了40:0的破发机会,最终输掉了比赛。这一失误不仅体现了她在技术上的不足,更反映出她在心理上的波动和缺乏自信。
此外,草地比赛需要更灵活的战术,如发球上网、随球上网等,但中国选手普遍以底线防守为主,难以掌握主动权。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