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海燕 实习生冯小瑜 黄圣依
7月3日,长三角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办。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辽宁、贵州、湖北等省市的司法行政机关、高校、社会组织等百余位嘉宾共商矫正与安置帮教社会工作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创新,一项诈骗类社区矫正对象个案干预研究引起关注。
近年来,诈骗类社区矫正对象比例逐渐增多,针对这一现象,上海闵行新航社工站开展了个案干预研究。24岁的罗某仅有初中文化学历,来上海打工误入诈骗歧途,内心焦虑。对罗某开展矫正教育期间,社工首先尝试使用短焦治疗技术(SFBT)、叙事疗法等正面引导式的个案干预方法,拉近双方关系,随后引入专业机构和更具个性化的心理测评方法,并通过赞美、提供建议等方式进行正向强化。一段时间后,罗某的心态明显改善,与家人的关系有所缓和。
“我们发现短焦治疗技术因为不深挖诈骗类对象的创伤经历,可以使矫正对象避免被标签化、更愿意接受干预和做出改变,有一定参考和推广价值。”新航闵行工作站社工赵倩说。
近年来,长三角各地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与高校专业合作,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矫正与安置帮教经验做法。上海作为全国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前沿,孵化出前置服务的“爱启新航”项目;浙江绍兴通过数字赋能,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青澄”帮教之路;江苏苏州以协同治理视角进行创新探索,整合多方资源提升全链条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