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金通道”到“枢纽之城”:嘉兴27年建成“三纵三横”高速网
创始人
2025-07-04 18:03:23
0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朱葭苇 叶银芬

  通讯员 叶晨辉

  今天12时,苏台高速公路南浔至桐乡段及桐乡至德清联络线(二期)将正式通车。随着这条纵贯桐乡南北、全长44公里的交通动脉正式贯通,不仅使桐乡人“10分钟上高速”成为可能,更宣告了嘉兴市历时27年终于全面建成了“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主骨架,标志着嘉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大枢纽”战略中,高速公路枢纽建设率先取得决定性成果,嘉兴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如今,放眼望去,嘉兴高速公路网络以468公里的总里程如钢铁骨架般横亘浙北,每百平方公里11.9公里的路网密度如细密经纬铺展大地,连城乡、通口岸、进港口,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滚滚车流,与鸣笛起航的轮船、呼啸奔驰的列车相互映衬,见证一个枢纽之城的崛起与腾飞。

  943天,“嘉兴速度”与“品质答卷”

  “终于通车了。”昨天,站在320国道上,桐乡市民张旭辉指着眼前如巨龙般横跨天际的苏台高速二期高架桥,难掩兴奋,“以后一脚油门,去杭州城西能省半个小时。这桥,就是家门口的‘快捷键’。”

  一条路,承载着千万嘉兴人的便捷出行梦,也将蓝图加速铺展为脚下坦途。

  作为全国首个县级自主投资超百亿元的高速公路项目,苏台高速二期从2022年10月20日开工到2025年5月20日全线完工,仅用了943个日夜,便使总投资180.11亿元的超级工程从图纸跃入现实,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嘉兴速度”。

  这样的建设奇迹,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是靠‘抢’出来的。”桐乡市交投集团工程管理部副部长殳魏感慨道。

  3个月完成土地组件上报,6个月取得国务院土地批复,2个月出工程形象……在全体建设者的通力合作下,苏台高速公路(二期)项目一路“狂飙”,跑出了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速度奇迹。

  而速度奇迹,始终建立在质量的磐石之上。“快不是盲目抢工期,施工再赶也要尊重科学规律,每一道工序都得经得起检验,确保工程质量。”殳魏告诉记者。

  科技是这条“黄金走廊”的隐形脊梁。在智慧梁厂里,“数字大脑”凭借智能AI识别等“六只智慧眼”,通过可视化中枢,对梁板全生命周期了如指掌,质量隐患无处遁形,生产计划精准调优,确保每片梁板都怀揣“品质满分”的通行证。

  此外,30颗“北斗”卫星24小时“注视”,实时校准定位;激光发射器当“广播塔”,全自动指挥轰鸣的机器作业;BIM技术在数字空间搭起“预演舞台”,优化吊装节段、适配吊装机械……黑科技矩阵的强力加持,让苏台高速公路(二期)的科技创新引擎轰鸣,驱动工程建设全程高速飞驰。

  项目团队用100多天就跑完了同类项目120天的路,工期缩短20%,靠的是“数字大脑”实时绘出的风险热力图,AI算法提前排兵布阵,无人机30分钟扫完26公里施工段,效率比人工步检翻了倍。

  一条路,让桐乡加速迈入“10分钟高速圈”时代,也重塑了城市的时空坐标。

  从空中俯瞰,苏台高速公路(二期)犹如一条黄金纽带纵贯桐乡南北,串联起申嘉湖、练杭、杭州绕城西复线、沪杭、钱江通道北接线等5条高速公路,沿线设置乌镇南、梧桐、崇福、凤鸣、崇福北、洲泉6处收费站。届时,桐乡所有镇街均可在10分钟内直通高速,刷新市民出行效率。

  “这条高速开通后,整个长三角好像都要‘缩小’了。”这段时间,浙江蚕缘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婷雅时不时往新工厂跑。今年1月1日,蚕缘家纺年产20万套高端真丝服装建设项目打下了第一桩,13层的新厂房就建在洲泉互通附近,投资超5500万元。

  眼下,蚕缘家纺的新工厂正在加速建设。“正式投用后,我们可以直接在高速口接货,从‘高速口’到‘厂门口’的距离,就是我们抢订单的‘冲刺距离’。”向婷雅笑得爽朗,新高速赋予的区位优势,让企业发展的脉搏与物流的节奏同频共振。

  物流提速、产业联动,激活长三角“神经末梢”。通车后,最直接的利好已清晰可见:物流企业往返苏南与杭甬地区可缩短2个小时车程,成本“剪刀差”让运输效率直线飙升;对桐乡而言,新材料、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将借由这条“产业走廊”实现跨区域协同,招商引资的“磁场效应”正悄然增强,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新动脉已然搏动。

  

  

  468公里,“三纵三横”重塑发展空间

  昨天上午10时,记者走进位于桐乡崇福的浙江新广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王文平正忙着在新厂区门口指挥物流车辆调试:“苏台高速通了,我们的原材料运输专线就能实现‘高速口接货、厂门口生产’的无缝对接。”

  提前4个月布局,豪掷1.2亿元重金,浙江新广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规划的现代化工厂,距离苏台高速崇福出口不足2公里。“以前从崇福到杭州城西,得绕320国道,单程就得1小时40分钟。以后走苏台高速,45分钟就能直达。”王文平扳着手指头算起了经济账,“原材料运输成本能压下5%,预计投产后年产值能翻一番,订单有望顺着高速路‘涌’进来。”

  这一场景,正是嘉兴高速路网激发区域经济活力的真实写照。

  摊开最新版嘉兴高速公路路网图,三条纵贯南北、三条横跨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以遒劲笔触重塑了这片江南水乡的时空版图。

  “三纵”如脊——东翼是杭州湾环线高速,跨海长虹飞架碧波;中轴常台高速纵贯嘉禾腹地;西侧苏台高速新脉跃动,直抵苏浙咽喉。

  “三横”成廊——北有申嘉湖高速串联古镇明珠;中轴沪昆高速托起G60科创走廊;南翼杭浦高速,直通杭州都市圈核心。

  回望来时路,“三纵三横”的壮阔图景始于毫末。1998年,沪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作为浙江省首条高速公路,它在泥泞的机耕路时代劈开了第一条现代通途——嘉兴至上海的车程从颠簸半天缩短至一小时,这条连接两大都市的“黄金通道”,让嘉兴人第一次真切触摸到“速度革命”的脉搏。

  “要想富,先修路”“小路小富,大路大富,高速公路快富”,这些朴素的民谚,正在被不断延伸的路网重新诠释。

  此后二十余载,嘉兴高速公路建设高歌猛进,路网骨架不断延伸加密,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嘉兴市立足打造高水平交通强市,紧紧围绕“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建设这一战略支撑点,持续掀起“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快干交通”建设热潮,在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征程上步履铿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8年1月,杭浦高速建成通车,对海宁的产业运输以及盐官观潮景区的旅游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2008年5月,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其北接线通车运营,缩短了宁波、舟山与杭州湾北岸城市的距离,改变了周边区域的交通网络布局;

  2013年7月,常台高速全线通车,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25年7月4日,苏台高速公路二期建成通车,作为长三角高速网“纵三”线的关键一链,将苏州、杭州等万亿级城市紧密串联,成为环杭州湾大湾区最顺直的南北通道。

  据嘉兴市交通运输局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68公里,高速公路百平方公里密度约11.9公里,位居全省第一。

  468公里,意味着什么?

  在嘉兴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处副处长付欣看来,嘉兴“三纵三横”高速公路主骨架,不仅勾勒出城市发展的钢铁脊梁,更在长三角版图上织就了一张耀眼的“黄金联络网”。东西三横,飞架沪杭两大都市圈;南北三纵,串联苏锡常甬核心组团。这一布局将嘉兴锻造为全国罕有的枢纽节点——对于市民而言,驾车一小时内可抵达上海、杭州、苏州、宁波四大万亿级城市。

  “其布局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堪称独树一帜。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由此澎湃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此加速奔涌,区域枢纽地位与投资环境持续跃升为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并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广泛社会影响。”付欣表示。

  1个小时,路网延伸激活发展新动能

  长三角,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一张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网,带动人才、技术、物资等要素在各个城市间充分流动,为区域一体化注入强大动力。

  松手刹、挂挡、踩油门,轿车汇入早高峰车流。嘉善复旦研究院芯片产品主任袁瑾开始了新一天的跨城之旅。自2023年7月以来,每个工作日的清晨,他都会从上海松江出发,沿着沪昆高速自驾前往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上班,单趟车程约60分钟。

  “G60沪昆高速不仅缩短了通勤时间,更让长三角的人才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我们团队里不少上海专家现在都愿意来嘉善驻场,因为‘跨城上班’和‘同城办公’几乎没差别。”袁瑾说。

  位于嘉善县西塘镇的安太力生命科学(浙江)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程师们正忙着对超低温冰箱核心部件做性能测试。作为一家出生并成长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的企业,该公司主营超低温冰箱和生物废弃物处理设备制造。“我们在上海创办,在嘉善成长。”企业研发技术主管丁开永介绍,依托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如今公司的研发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都已经转移到嘉善。

  依托一条路建设跨区域的科创走廊,这一设想始于2016年。

  当年,公路的起点——上海市松江区考虑到本区近95%的先进制造业、科创要素都集聚于高速公路两侧,提出了沿沪昆高速公路构建科创走廊的构想,上海、嘉兴、杭州等9座沿途城市由路联结,在沿线发展出一个万亿GDP城市经济带。

  嘉善、平湖等经济开发区依托高速通道优势,集聚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相继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沿线的企业也被串联起来,进入同一个“朋友圈”。

  从科创走廊到产业集群,从人才流动到城乡融合,高速公路网如同长三角的“经济脉络”,不仅串联起城市的地理空间,更悄然改写着生产、生活与资源配置的逻辑,重构着区域发展的经济版图。

  路网的延伸,加速了产业发展——

  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大桥的建成,使嘉兴至宁波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1小时,直接联动嘉兴港和宁波临港产业基地,嘉兴港区抓住机遇做强工业,推动港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叠加杭浦高速通道效应,平湖张江科技园成功引进润泽信息港等重大项目,中日(平湖)产业合作园落户日资企业近百家,40余家德资企业扎根平湖,进一步凸显交通优势对产业布局的吸引力。

  路网的延伸,消融了城乡边界——

  在桐乡市崇福镇,上班族陈薇结束了嘉兴市区的工作,驶上沪昆高速回家。“以前下班走地面道路,堵车是常态,到家天都黑了。现在高速直达,省下了不少时间,能赶上热乎晚饭。”她的笑容里,是高速路网带来的真切幸福感。

  这种“物理性”拉近,深刻改变了城乡人口流向和资源配置。

  清晨,满载平湖精品西瓜、海盐绿色蔬菜的冷链车,从田间地头驶上高速网,中午便能抵达上海、杭州的高端商超。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也沿着高速通道,加速向县乡延伸。数据显示,得益于高速路网等基础设施的强力助推,嘉兴市城镇化率在2012至2024年间跃升近20个百分点,提升幅度领跑浙江,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域高速公路乡镇覆盖率达92.9%。

  路网的延伸,激发了商贸活力——

  如今,密织的高速路网正催生“通道经济”的深度裂变。据测算,嘉兴“三纵三横”主骨架构成了长三角经济最活跃地带的物流主动脉,六条通道日均断面流量达8万辆次,承担着全市93%的高速客货运周转量。这一立体交通网络不仅实现了与苏浙皖闽沪等省市的快速通达,更催生出“交通—市场—产业”的独特协同效应。以海宁皮革城为例,1994年起步时年成交量仅5.8亿元,沪杭高速通车后交易量呈几何级增长,短短数年间便翻了近7倍。如今的海宁已发展成为占据全球四分之一皮毛销量的交易枢纽,万千客商循着高速路网在此扎根,演绎着“一条路激活一座城”的发展奇迹。

  速度消弭了边界,枢纽定义了未来。

  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肖葳表示,接下来,嘉兴将围绕“建强主城区”,持续完善内畅外联高速公路网布局。在“三纵三横”主骨架贯通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七联”布局,加快建设和谋划高速联络线,构建高效便捷全市域“半小时交通圈”。同时,系统评估高速公路资源,提升既有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在“十五五”期间,有序推动高速公路繁忙通道扩容改造。

  如今,嘉兴正以速度重绘版图,让千年水乡奏响黄金枢纽的时代强音,车轮滚滚处,尽是辽阔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健康热搜谈】年纪轻轻,为何会... 近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了一位26岁的女性患者,检查发现其卵巢功能严重衰退,相当于45岁...
遵义市第四届运动会在务川开幕 ...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张驰翔) 7月3日晚,遵义市第四届运动会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开幕。本届...
天永智能:控股股东拟以1.97...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潘建樑)天永智能晚间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控股股东茗嘉投资通知,因自身资金需求...
多只热门股炸板!创新药、银行走... 周五午后,在银行保险上涨的带动下,上证指数盘中出现一波快速拉升,最高涨至3497点,然后出现回调,收...
张先八十岁娶妾,苏轼写了一首诗... 在很多历史迷看来,宋朝并不算一个扬眉吐气的朝代。它领土狭小,并未完成大一统,而且在对外战争中,总是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