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1.国家电投阜新风火储热融合基地项目 是全省首个“火电+新能源+储能+供热”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可满足16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需求。
2.国核(辽宁)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 将建设三条生产线,生产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轻量化配件等领域,助力阜新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三一(阜新)风机智能制造产业链项目 是集风力发电机组核心部件制造、大型风机生产及设备循环利用于一体的高端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项目。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产。
4.恒久安泰全钒液流电池项目 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3万立方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自动化生产线及部分电堆总装线,计划8月底前完成。
细河两岸绿意盎然,景色如画。李越
时至年中,全年胜的重要节点,既决定三年行动战果,又关乎“十五五”开局。
承上启下之际,于阜新而言,这座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一个“转”字,精准道出其求发展谋突破的关键。
转思路。求新求变,追求高质量。全力开展“双十行动”、精心打造“两市四区”、奋力追求“双千双百”,这些是打破常规、创新思维的生动实践。告别“一煤独大”,发展四个优势产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思路之“转”打开发展之“门”。
转方式。发挥主动性,增强工作的融合性、协同性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阜新深刻认识到,决战决胜要做到全市一盘棋,各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转变过去习惯性的工作方式,加强工作内容上的融合、工作方式上的协同。通过拧紧责任链条,找准自身定位,将发展目标细化为可量化、可追踪的具体任务,又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想清楚向决战决胜冲锋,自身还能再做些什么。主动向前,多想一层,多迈一步,多做一点,实现既分兵把守,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增强合力,发挥“1+1>2”的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转作风。上半年,在阜新决战决胜的各个战场,时常可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坚持眼睛向下看、身体向下弯、脚步向下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摸准摸清企业和群众关注的烦心事,从“急难愁盼”中找准工作发力点和突破口。省工信厅“夯基服务”专项行动阜新试点,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进行业务指导,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在全市21个乡镇25个村开展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提升试点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作风之变,凝聚起行稳致远的力量。
思路之转,拨云见日;方式之转,众志成城;作风之转,强化担当。决胜之钥,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