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费志民
初夏的一个上午,我驾车去虹桥机场送完机,从沪渝高速回嘉兴。行至沪苏浙交界地段,路旁出现了“金泽古镇”的棕色旅游路标。我看天气不错,又没别的安排,忽然心血来潮,起了顺路一游的念头。
在金泽古镇景区游客中心,我随手取了份折页宣传资料,看到一段介绍:“金泽古桥分布之密集、形式之丰富、年代之久远……著名书法、篆刻家钱君匋先生曾为之题写‘金泽古桥甲天下’。”观桥,顺理成章地成了我的游览重点。
导览图上的古镇景区范围不大,呈南北长千余米、东西宽七八百米的长方形。在有限的空间内,各种景点挨挨挤挤,名为金泽塘的市河南北蜿蜒穿镇而过,像一件对开襟的碎花中式上衣。一座座古桥,就如同一枚枚盘钮,将市河两边的老街——河东的上塘街和河西的下塘街紧紧扣在一起。
我由迎祥街的景区主入口步入古镇,很快便到了金泽塘边的上塘街。先由上塘街往南,再跨过市河沿下塘街向北,最后转回到上塘街,一路遇到了七座古桥:普济桥、放生桥、如意桥、迎祥桥、天皇阁桥、万安桥和林老桥。这七座古桥,初建于南宋、元、明三代,形制上可分为两类:六座石拱桥和一座梁桥。江南水乡的古镇,最不缺的就是石拱桥,它们虽然大小不一、各有故事,但外形大同小异。也许是见得多了的缘故,我对石拱桥有些“审美疲劳”,不想再细细观赏。唯独位于古镇南市梢的迎祥桥,我前后走了两个来回,远观近看。
迎祥桥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335-1340),构造颇为独特。其一,它是七座古桥中唯一的梁桥,物以稀为贵。梁桥以平直的横梁为主要承重构件,拱桥则主要靠高高圆圆的拱券承重,两者在结构和外形上差别明显。与六座石拱桥相比,迎祥桥弧度平缓,加上河面较为宽阔,远远望去似长虹卧波,轻巧而美观。其二,无栏无阶。走近东桥堍,我惊讶地发现,迎祥桥既无扶栏也无台阶。据说,元代蒙古族以骑兵著称,无栏无阶是方便他们骑马疾驰过桥。可我行走在两侧空荡荡的桥面,心里着实有点发慌。不过,没有台阶的桥面由青砖逆向斜砌而成,每隔一步还有微微突起,我脚底下倒感觉蛮稳当。其三,用材独特。西桥堍立着块介绍迎祥桥的木牌,看后方知,它的建造材料非常特别,系用石、砖、木拼砌而成。桥柱是石,桥面为砖,木在哪儿呢?原来,青砖桥面的下面,有五根粗大的楠木横梁,还都是元代的原物呢!当然,楠木横梁要下到桥边的河埠才能勉强朝上看到。
回到上塘街,我又在迎祥桥东堍坐了下来,望着桥下静静的水面和桥上悠闲溜达的游人,内心浮现的却是六百多年前骑兵策马横槊、往返驰骋的情景。金泽,这座江南小镇,莫非自古就是通衢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
从古镇出来,我由金溪路转入紧挨古镇西侧的318国道,发现路边有一处大型工地,临时建筑物上“沪苏嘉城际铁路水乡客厅站”的标牌引人注目。
随着备受关注的沪苏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这项长三角示范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工程,由上海示范区线、江苏水乡旅游线和浙江嘉善至西塘线及嘉兴至枫南线三部分组成,位于地下的水乡客厅站则是三条线“握手”的交汇点。未来,从水乡客厅这个长三角的“原点”出发,东至虹桥、西往苏州、南到嘉兴,可便捷地实现同站换乘。
下一篇:山东发布举措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