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榆林学院立足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优势,以“科技小院”为载体,精心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基地(试验站)+乡村”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培训、科普宣传,让研究生以“双重身份”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培养新型高层次应用型农业人才。
搭建“校内+校外”双循环耕读教育体系。学校秉持“以奋斗精神育人、为乡村振兴服务”的宗旨,矢志不渝厚植大学生“知农学农爱农”的家国情怀。
校内开展以“绥师百年奋斗精神”为底色、“五乐育人”为纽带、“大国三农”系列思政课程为引领的耕读教育,巧妙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科学研究、实践育人有机融合,为莘莘学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校外打造高西沟生态教育实践基地、榆林治沙精神教育实践基地、榆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坚定研究生扎根塞北、建设塞北的理想信念。
打造农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新范式。学校以“科技小院”为载体,将“入学前实践+理论学习+入住小院+毕业答辩”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通过引导和支持“科技小院”师生扎根生产一线,零距离对接农业生产实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构建“三推一”导师指导新体系。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深度对接在榆涉农行业企业,广泛联合知名高校,遵循“共建、共有、共办、共研、共享”理念,创新构建研究生“三推一”(即校内导师、高水平大学导师和行业专家导师协同培养)导师培养新体系,破解导师课题与行业实际脱节的难题,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榆林学院将持续深耕农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以“科技小院”为强劲引擎,致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兴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区域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人才动力。
(作者:段义忠 张雄 毕台飞)
上一篇:万国长途竞走大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