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如何破解“宇宙飞船难题”
创始人
2025-07-03 18:18:36
0

转自:能源杂志

文/能源杂志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封闭系统,终将因自身资源消耗殆尽而毁灭,而地球亦然。

这一理论在随后数十年时间得到反复验证。从白色污染到电子垃圾堆积成山,无不揭示“开采-生产-废弃”线性经济模式的不可持续。

本世纪初,循环经济理念率先在国内煤炭行业落地生根。伴随新能源产业空前繁荣,各领域“报废潮”的到来让解决能源发展后顾之忧再次成为焦点。

随着中国在全球双碳进程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占据全球70%以上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池市场份额的中国企业,正以“世界工厂”的产业纵深,从沉默的参与者迈向全球规则制定及生态引领的“主动推动者”。

6月24日,伦敦气候行动周期间,全球循环经济倡导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与宁德时代联合发布“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同时助力新电池生产彻底摆脱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公开宣布,未来20年内,全球将有50%的新电池生产告别矿产开采,以电池产业链为切口,带动能源体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续方向系统转型。

面对资源短缺的现实焦虑,循环经济如何破解新能源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能提出“矿产开采减半”的宏伟蓝图,全球能源循环计划(GECC)又将为世界循环经济格局开出怎样的“中国方案”?

“资源囚笼”下的全球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锂曾被用作航天发动机高温润滑剂。冷战时期,它也作为核聚变武器的重要原料,在美苏军备竞赛中受到大量开发。

不过,直到近些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锂才真正完成从“工业味精”到“白色石油”的华丽转身。

2022年底,一度冲高至近60万元/吨的锂价,让业界真正意识到资源囚笼下的产业困境,硬是催熟出一个“钠电池元年”。

尽管当前锂价已然回落至5-6万元/吨,面对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的高速发展,资源短缺的根本矛盾却远未化解。

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指出,即便现有锂矿项目都能如期推进,到2035年全球部分地区仍可能面临高达40%的锂短缺。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锂需求量增长两倍,预计到2035年还将再翻一番。

对于锂、镍、钴对外依存度均超80%的中国而言,如何在南美“锂三角”独占全球近六成储量的供应版图之下保障自身资源安全,也成为必须直面的战略课题。

锂资源全球告急的另一面,是电动汽车报废浪潮的第一座洪峰将至。

自去年首批电池到达2016年新规划定的“8年质保期”,动力电池集中退役期已正式到来。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预测,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82万吨;自2028年起,退役量将超过400万吨,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产值超过2800亿元。

另据德勤与CAS共同发布的锂电池回收行业报告测算,2021至2030年间,全球动力电池报废量将以4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1483GWh/年。

一面是资源危机步步紧逼,一面是报废浪潮汹涌而至。循环经济以其“变废为矿”的炼金术,为能源困局指出了一条明路——

解开资源囚笼的终极密钥,正藏在退役电池的洪流之中。

“能源循环”站在十字路口

2021年2月24日,刚上任的美国总统拜登以“降低对华依赖”为由,对动力电池等四种关键产品供应链启动为期100天的审查。

百日之后,电池回收被写入政府计划,成为拜登政府电动汽车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年7月,“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作为十一项重点工程与行动之一,被列入我国《“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中美两国同步释放的政策信号,为电池循环经济的价值潜力打上权威认证。

理论上,退役动力电池可提取98%以上的铜、铝、镍、钴、锰和90%以上的锂,高效梯次利用还可使其作为储能设备再服役5年以上,单块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提升30-50%。

突破资源瓶颈的同时,电池循环也在开辟新的商业蓝海。据SNE Research预测,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3780亿元,到2040年突破1.2万亿元。

从补充选项到市场刚需,背靠1289万辆新能源汽车、791GWh动力电池全球年销量,以65万吨电池回收量贡献全球54%市场份额,中国企业为参与全球循环经济治理做足了硬实力准备。

只不过,看似风光无限的电池循环事业并非一往无前。过去数年间,国内外都曾掀起电池回收热潮,却很快从火爆一时到成批倒下。

黑作坊截流七成市场,“白名单”正规军成本倒挂的行业乱象,让本就回收价格混乱、技术水准参差、商业模式欠缺的电池回收产业,更加深陷“劣币驱逐良币”的无序竞争。

EVTank数据显示,我国全年锂电池回收理论产能高达380万吨,实际回收量仅为62.3万吨,产能利用率低至16.4%。

关键矿产的资源焦虑、线性经济的不可持续、全球治理的减碳目标,都让循环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伴随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发布,已在十字路口徘徊许久的能源循环事业,有望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关键先生”。

“全球计划”迈出关键一步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CEO琼奎尔·哈肯伯格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循环经济正从理念迈入系统实践的新阶段。”

作为全球首个由中国企业推动,覆盖新能源产业全产业链、政府、学术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将如何实现旨在“以电池产业链为切口,带动能源体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续方向系统转型”的宏伟愿景?

其路径可以总结为四大行动纲领:

通过重塑价值链体系,推动系统性减碳,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循环流转;

从源头开始产品再设计,兼顾更耐用、易拆解、全追溯,为回收与梯次利用打下根基;

重新定义电池的商业变现模式,探索共享服务、电池银行、车网互动等多元化商业模式,让电池从买断商品变为服务载体;

构建完善的回收闭环,让电池材料真正“循环再利用”,从源头减少矿产依赖,打造可持续的供应链结构。

小到电池源头设计与全生命周期商业赋能,大到产业链闭环、价值链重构。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关注的并非只是单个废弃电池的回收利用,而是一场“系统设计革命”:通过系统优化产品设计、商业模式与产业链协作,突破电池回收产业的现有弊端。

从产品层面的“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行业生态的“中国引领”。全球能源循环计划的先行探索,正在为中国产业力量参与全球治理刻下可持续发展的新坐标。

当能源循环真正成为一种经济,一种既能创造万亿级回收市场、催生千万级就业岗位,又能降低20%-30%电池碳足迹、减少50%新矿开采的新模式。“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将取代传统线性经济模式,成为能源行业发展新的价值准则。

锂电池产业的“宇宙飞船”,也有望挣脱线性消耗的枷锁,让“永续”的能源畅想照亮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龙管业股东拟减持990.97... 7月3日,青龙管业公告,实际控制人宁夏青龙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陈家兴计划在2025年7月25日至202...
原创 李... 李源一的落选像一桩“谜案”,让球迷百思不得其解。论防守,他的拦截次数和抢断成功率在中超后腰中数一数二...
火车票这么买,能省钱→ 转自:央视财经7月1日为期62天的暑运正式开始全国铁路运行图也开启了“暑运模式”列车提速、线路新增、...
中美必战?中联部部长刘建超:我... 7月3日,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发表午餐演讲,并答记者问。 当...
燃了!PCB概念卷土重来,概念... (转自:金融小博士)7 月 3 日,A 股市场中PCB 概念再度掀起热潮,逸豪新材、中一科技、博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