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韦崇结 莫小华
“您好!我是柳州公安‘螺警官’。我可以帮您解答‘车驾管’业务相关问题,也可以为您导航带路。”6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市民李先生刚走进柳州市公安局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所的业务大厅,一个1米多高的AI机器人就迎了上来,向他打着招呼。
李先生用语音向机器人提出了要办理驾驶证换领的问题,机器人的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他需要进行的项目、准备的材料等相关步骤,李先生按照机器人的提示,逐项完成各个步骤,很快完成了换领驾驶证的业务。
这是柳州市公安局车辆和驾驶员管理所通过科技赋能、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柳州市公安局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服务流程智能化,便民化,形成“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的全覆盖服务体系。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螺警官”AI机器人于6月12日在柳州市公安局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所办证大厅投入使用,这是目前广西公安政务服务大厅首台使用的实体AI机器人。
为保障“螺警官”AI机器人真正发挥作用,此前车驾管理所的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超级大模型助力,将海量车管业务知识装进“螺警官”AI机器人“大脑”,问询这位24小时在岗的机器人,随时可以得到专业的解答。有办理需求的群众进了大厅,一时间分不清东南西北而迷茫之时,机器人会主动带路,带群众精准到达目标窗口。
“‘螺警官’AI机器人上岗,释放了部分人力,复杂业务处理更快,回答问题标准统一,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提质’的目标。”柳州市公安局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所所长陈漫丽介绍,自AI机器人上岗以来,为前来办理业务的2000多名群众提供了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