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天打造非遗盛宴 羊城创意产业园首届非遗嘉年华开幕
创始人
2025-07-04 06:47:36
0

羊城晚报讯 记者马思泳、黄士摄影报道:7月3日晚,2025羊城创意产业园首届非遗嘉年华在广州市天河区羊城创意产业园开幕。活动将持续至7日,连续5天为市民游客打造赏非遗表演、品地道小吃、玩夜间游乐的活动盛宴。

本次非遗嘉年华设置集市区、舞台区、灯光区、游乐区,打造6大亮点——非遗元素节目演出助兴活动;美食汇聚刺激舌尖味蕾;网红灯光造型打卡区吸引客流;地道手信别出心裁;对口帮扶摊位展现特色农产品;潮流游乐设施打造欢乐畅玩区。活动举办期间每天18时50分至21时30分,现场将有不同节目轮番展演。

“我们带来了广西、云南、贵州、福建、西藏等地的特色农产品,如芒果、咖啡、牛奶等。”在集市区,来自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的万小姐介绍了现场展示的农产品,“平时每包39元的猪肉脯这次花100元可以买3包。”

羊城创意产业园此次“破圈”打造非遗嘉年华,不仅激活了园区夜间消费,还通过嘉年华为园区“引流”。羊城创意创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非遗嘉年华目的是通过激活羊城创意产业园的“闲时消费”,包括工作日晚上以及平时的周末时段,吸引市民游客到访园区,提升园区的消费活力,进一步拓展羊城创意产业园的品牌内涵和影响力,为做好招商工作提供新的支撑点。

据介绍,羊城创意产业园的前身是广州化纤厂,羊城晚报2007年在厂房旧址创办了羊城创意产业园,成为“媒体办园”的标杆。目前,200多家数字文创企业在园区扎根,吸引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投资,从全媒体、音乐直播、游戏动漫到人工智能、创意设计,园区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内容生产高地。

2024年,羊城创意产业园在天河区纳税约11亿元。目前,羊城创意产业园拥有“硬核”实力,园区年产值400亿元,知识产权累积量超1.3万件,累计孵化了9家上市企业,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省级广告产业园区等多项荣誉。

延伸

羊城创意产业园为何又搞新玩法?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7月3日至7日,融国潮、美味、时尚于一体的2025羊城创意产业园非遗嘉年华在广州市天河区羊城创意产业园举办。羊城创意产业园首次举办非遗嘉年华,有何深度考量?记者专访了羊城创意产业园总经理、广东岭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华。

羊城晚报:作为文化和创意的聚集地,羊城创意产业园举办非遗嘉年华活动有哪些优势?

丁华:羊城创意产业园致力于搭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话的桥梁,举办此次非遗嘉年华活动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资源整合能力。依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矩阵与200多家数字文化企业资源,我们构建了“内容生产-传播-消费”全链条生态,实现“线上破圈+线下体验”的立体传播。

二是空间运营经验。园区拥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全国版权示范园区等荣誉,曾成功举办国潮市集、游戏论坛、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形成成熟的“文化IP+商业运营”模式。

三是政策与区位红利。羊城创意产业园位于广州国际金融城北区核心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交会处,享受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政策支持,且毗邻高校、商业综合体,具备“文化引流-商业转化-产业联动”的先天优势。

羊城晚报:羊城创意产业园首届非遗嘉年华活动如何驱动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丁华:我们追求“文化价值产业化、产业价值生态化”的双重目标。

在经济效益层面,通过非遗嘉年华集市区的文创片区、全球美食大集,带动园区及周边区域的消费;通过引入对口帮扶农特产展销,探索“非遗+乡村振兴”模式,不仅能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可持续收入来源,还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扩大宣传形成“羊城创意产业园非遗嘉年华”品牌势能,为后续商业合作、企业入驻园区创造溢价空间。

在社会效益层面,通过川剧变脸、高跷表演等“绝活”展示,打破非遗“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实现文化破圈;设置亲子互动区、非遗体验区,让青少年、儿童在体验中培养兴趣,种下非遗传承的种子。

羊城晚报:非遗嘉年华活动强调“玩转非遗”,如何利用创意元素让传统非遗项目更鲜活、更吸引年轻人?

丁华:我们捕捉到年轻人“体验式消费”“社交分享”“国潮认同”三大需求,构建了“视觉冲击+互动参与+社交裂变”的年轻化叙事体系。例如,营造“网红化”打卡场景,灯光区打造“烟花瀑布+汉服巡游”双重打卡点,游客随手拍即可生成“国潮大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后,形成“自来水”裂变;游乐区则设置隐藏惊喜,哪吒等广受喜爱的动漫IP将空降现场。

羊城晚报:未来是否计划将非遗嘉年华升级为常态化IP,甚至打造永久性非遗主题空间?

丁华:我们将根据此次非遗嘉年华的反响程度,以“保留爆款元素+迭代青年玩法”为核心,构建“短期引爆-中期运营-长期沉淀”的IP生态。例如,保留汉服巡游、亲子互动等环节,每期活动新增1-2个潮流化非遗项目,让老粉有情怀、新粉有期待。我们将与非遗项目联名开发文创产品,将脸谱、漆扇等手作体验转化为可带走的“非遗伴手礼”,宣传园区IP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推广。未来,我们还计划引入古琴等非遗工作室,游客可在传承人指导下从原材料到成品全流程参与体验,将非遗体验从“观赏式”升级为“创造式”。

编辑:邬嘉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高温高湿桑拿天持续,这份健...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在北京感受到了广东的回南天。”北京近期异常闷热潮湿的天气引发了广泛关注,很多网...
四川成都中心城区出现强降雨 消... 转自:央视昨天(7月3日)早7时到晚7时,四川成都市中心城区出现强降雨,最大累计降水量达323.8毫...
和普京通话后,特朗普抱怨:“毫... 转自:环球网微信公号据美国“Axios”新闻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7月3日表示,关于乌克兰问...
苏州2025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观点网讯:7月4日,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2025年度市区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为1745公顷,...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新蓝... 观点网讯:7月4日,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浙江成立浙江新蓝领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拓展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