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一颗深埋地下的佛手山药,如何蜕变为富民强村的“金疙瘩”?在湖北省武穴市,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一套精准服务“组合拳”,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武穴佛手山药”身价倍增,产业链条越做越强,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
标准“锁鲜”,车间里的“硬杠杠”提品质
走进某集团智慧车间,武穴市市场监管局的技术骨干正紧盯温控屏:“灌装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在85℃±2℃,这是锁住山药‘魂’——薯蓣皂苷的关键!”面对山药深加工的技术空白,该局主动作为,组织专家驻厂攻关,量身定制《佛手山药饮料生产技术规范》等7项关键标准。当最后一台设备完成精准校准,生产线上传来捷报:采用创新低温酶解工艺,90%的营养成分得以保留,每罐饮料的多糖含量误差严格控制在0.5%以内。“以前全凭老师傅的经验,现在每一步都有‘硬杠杠’!”一位老工人抚摸着自动化灌装线,感慨万千。标准的建立与执行,为产品品质筑起了坚实的根基,这正是市场监管赋能产业升级的核心一环。
品牌“护盾”,二维码溯源让“李鬼”现形
“消费者只需扫一扫这个标志,就能清晰看到这罐山药饮料的‘前世今生’,从哪块地出来,一目了然!”在商超货架前,武穴市市场监管局的干部指着产品上的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和追溯二维码,向顾客介绍。守护这张来之不易的“金名片”,是该局的重要职责。他们打出“护牌三招”:严规范,指导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确保20万件产品“持证上岗”;强巡查,定期开展市场检查,严厉打击冒用“佛手山药”名号的侵权行为;提身价,积极推荐品牌进入省级重点培育名录,推动其品牌估值飙升至23亿元!小小的二维码,成为品牌在市场畅行无阻的“护身符”和“信任码”。
订单“定心”,田埂上的保障稳农心
“签了保底价的合同,今年只管甩开膀子种!”梅川镇种植大户张大爷扬着手中的订单合同,信心满满,身后是刚领到的优质山药种苗。这份底气,源于武穴市市场监管局牵线搭桥促成的“三赢”机制:订单护农,该局主导制定了《佛手山药订单农产品示范合同》,明确保底收购价和验收标准,促成万吨级保底订单,让农民吃下“定心丸”;科技兴农,组织农技专家下乡指导32次,推广套管栽培等新技术,实现亩产提升35%;反哺惠农,监督签约企业每年固定拨付60万元,精准滴灌10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算得明白:“订单价比市场价每斤高出5毛,咱千亩基地一年就能多赚百万!”
智慧“引航”,大数据把脉激活新未来
“这款新研发的山药气泡水,添加剂使用必须严格对标最新国家标准!”在运鸿集团的研发中心,武穴市市场监管局的服务专员正为企业解读最新法规。着眼产业长远发展,该局已前瞻性布局:建强平台,整合准入、计量、标准、质量、价格、食品等7大类服务职能,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企业研发周期缩短30%;捕捉风向,监测分析8大主流电商平台消费数据,为企业开发低糖型、便携装等适销新品提供精准指引;融合聚力,联合农业农村局共建三产融合试验田,积极申报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着力构建覆盖育种、种植、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服务产业,如同侍弄这佛手山药,根要扎得深,藤蔓才能顺势攀高、结出硕果。”武穴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手握新鲜出炉、214项指标全优的产品检测报告,目光坚定。当23亿元的品牌价值熠熠生辉,当60万元惠农资金源源注入乡村沃土,一条由市场监管力量深度参与、融合了“标准强基、品牌增值、订单稳链、智慧引航”的特色产业振兴之路,在武穴越走越宽广。这背后,是市场监管人俯下身子、沾满泥土的精准服务。他们用专业与担当,让深埋地下的“土疙瘩”,真正长成了闪耀着富民强村光芒的“金疙瘩”,生动诠释了“小特产”如何以市场监管为支点,撬动县域乡村经济“大振兴”的精彩篇章。(通讯员张振强 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