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甘薯富半县——福建连城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观察
创始人
2025-07-03 10:34:02
0

来源:农民日报

福建连城县加工红心地瓜干的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近年来,连城县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以“三产融合”为方向,持续推进甘薯产业发展。

“2024年,连城县甘薯种植面积10万亩,加工甘薯制品41万吨,甘薯全产业链产值近174亿元。”连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伯雄说。秉持小作物撬动大产业思路,连城县书写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围绕“五新”技术 夯实“基本盘”

在连城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林坊镇智能化甘薯脱毒种苗培扩繁基地,脱毒薯苗在适宜的温湿度中繁育,长势喜人。“今年,我们主要培育两个品种,其中‘哈密’销往北方地带,‘丝滑’销往南方地带。”福建冠豸山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温质财一边察看苗的长势,一边介绍。

近年来,连城县通过建设脱毒种苗组培中心、扩繁基地、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在脱毒种苗、配方施肥、水肥一体、绿色防控等生态种植技术上加大研发投入,成为南方最大全年不间断种苗扩繁基地。

连城县位于武夷山南段东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和基因库,具有甘薯种植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夯实甘薯产业的“基本盘”,围绕农业“五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连城县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落实每年10万亩甘薯种植面积目标。

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测土配方和轻简化栽培技术及种植过程机械化、智能化;大力推广甘薯良种,扶持良种繁殖场、地中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扩繁基地建设,引进、筛选、试验、示范适合本地种植,用于加工、鲜食观赏等的甘薯品种,挖掘鲜食薯市场,提高薯农收入;以15个300亩以上的差异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甘薯种植示范基地为引领,辐射扩大全县甘薯种植面积,夯实甘薯产业发展基础……“五新”技术的全面推广,让连城甘薯种植面积稳定的同时(每年10万亩),还实现高质量和高产量(亩产最高可达6000公斤)。

开发新品类 提升“价值链”

田间生长旺,园区生产热。走进连城县食品加工园区,沣沣薯业、紫心薯业、广大薯园等一家家地瓜干精深加工企业加紧赶产:生产车间里,自动化清洗、切削、蒸煮、烘烤、包装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展厅里,原味、香酥、炊饼、饮料等百余种甘薯系列制品琳琅满目,令人垂涎三尺……

过去,连城甘薯产业主要集中于休闲零食生产,但休闲零食品类小、体量有限,难以支撑连城打造百亿甘薯产业的雄心。为了打破这一瓶颈,连城县纵向深耕食品赛道,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开发新品类,布局新产品矩阵,以“品质化”“差异化”的创新产品,强化连城甘薯品牌,铸就核心竞争力,打造新增长曲线。同时,横向探索拓展新市场,投入研发甘薯藤、甘薯皮、甘薯废水废气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力争将一根甘薯“吃干榨尽”。

不仅如此,为了延伸甘薯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优甘薯加工名品,连城县加快现代甘薯产业园建设,完善壮大产业支撑平台;鼓励引导甘薯加工及其配套企业入驻园区,提高园区集聚效应;加大龙头企业扶植力度,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精深加工产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和平台型企业。

“连城县的甘薯制品已形成红心、紫心两大品系,分成休闲食品等系列160多个品种,产品占据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福建省连城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主任池开洪表示,一根根甘薯真正变成一个个“金瓜”。

发力新经济 激活“强引擎”

“家人们看过来,这款倒蒸红薯干,三蒸三晒锁住营养”“经过三蒸三晒的倒蒸红薯干,口感黏糯、低脂不加糖没有任何添加剂,减脂期的姐妹抓紧冲”……

在连城电商产业园的直播间,主播热情地介绍地瓜干系列产品,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粉丝争相抢购。

连城是“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福建电商惠民第一县”,乘着电商新经济的“东风”,连城县集合地瓜干产业链上的100多家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嫁接电商销售,推动地瓜干不断畅通销售链,提升价值链,云销至全国600多个城市,并出口日韩、欧美等国家。

围绕打造世界地瓜名都,连城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农业产业强镇、农民创业园等各类资源,在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方面加强宏观调控管理,促进甘薯产业健康融合发展。

着力“瓜旅”融合,连城探索创新“甘薯+旅游”“甘薯+康养”“甘薯+餐饮”等产业发展新模式,鼓励支持甘薯制品进入餐饮市场。建设中国地瓜主题公园、地瓜产业展厅,推进“中国紫薯第一村”建设,加大“世界地瓜之都”宣传力度,提升“连城地瓜干”品牌影响力。如今,“连城红心地瓜干”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从种苗培育的“科技绿”,到加工车间的“产业金”,再到电商文旅的“云端蓝”,连城“甘薯经”越念越活。当“连城甘薯”成为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标杆,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是山区县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黄水林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厦工股份跌0.72%,成交额3... 7月3日,厦工股份跌0.72%,成交额3449.51万元,换手率0.71%,总市值48.79亿元。异...
现金流ETF嘉实(159221... 7月3日,嘉实国证自由现金流ETF(159221)收盘涨0.10%,成交额2353.69万元。现金流...
中证A50ETF新华(5608... 7月3日,新华中证A50ETF(560820)收盘涨0.77%,成交额5.48万元。中证A50ETF...
伯特利股价连续3天下跌累计跌幅... 7月3日,伯特利跌0.32%,截至发稿,报50.01元/股,成交3.54亿元,换手率1.16%,总市...
西藏药业涨0.98%,成交额1... 7月3日,西藏药业涨0.98%,成交额1.04亿元,换手率0.88%,总市值119.03亿元。异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