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法制报
□ 张世杰 贾姣姣
今年5月,唐县15位农民工领到了被拖欠3年的部分工资款7万元。当农民工们收到这笔款项时,满心的欢喜难以言表。
今年3月,农民工小王来到唐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将一段3年前与雇主顾某的对话截图连同一张褶皱的欠条,拿给工作人员看。
原来,2022年,包含小王在内的15位农民工受雇于顾某,前往山西省某绿化工程工地打工。工程完工后,15位农民工只收到了顾某给付的一小部分劳务费,如何讨回剩余20多万元的工钱成了这15人的心病。小王之前曾因其他纠纷在唐县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成功拿回了欠款,14位农民工于是推选小王作为代表来到唐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接到小王的援助申请后,唐县法律援助中心迅速指派律师,并成立了专门的法律援助团队。今年3月8日,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协助下,15位农民工在唐县法院提起诉讼,随后接到法院通知今年5月开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律师多次与顾某沟通,从亲情伦理讲到法律责任,用专业的法律分析告知顾某恶意欠薪的法律后果……一次次的沟通最终让这个持续3年的僵局终于出现转机,顾某表示一次付清有难度,希望通过庭前调解解决欠薪纠纷。
庭前调解中,顾某想通过分期的方式归还欠款。然而,农民工也表达出对漫长等待的恐惧和对未来拿不到钱的不安。法律援助工作人员耐心为农民工释法:“分期付款不是不付款,而是通过法律文书将口头承诺转化为具有强制力的约定,要保障每一笔欠款都能拿到。”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工作人员和法援律师要求顾某缩短分期时间,并提高首次支付欠款的金额。
经过多次调解,今年5月,15位农民工与顾某达成庭外和解,双方明确欠款金额为207278元,并于今年10月前分期结清,顾某当场归还欠款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