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是我青春 和事业的舞台”
创始人
2025-07-03 03:13:08
0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白莲

  在内蒙古大学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青年长江学者马玉柱教授的实验室里,团队正在将纳米新材料研究成果进行实际场景验证。

  “基础研究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作为纳米材料‘追光人’我们始终聚焦前沿难题,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让科研成果真正服务产业发展。”马玉柱说。

  2017年,在河北省重点高中担任教师的马玉柱做出惊人抉择:放弃编制,在而立之年赴复旦大学拜入赵东元院士门下。回忆初入介孔材料实验室的情景,他仍难掩激动:“面对未知的悸动,才是科研人应有的状态。”

  2022年博士毕业时,面对沿海高校的优厚待遇,马玉柱选择跟随导师脚步,以“骏马计划”B1岗人才身份加盟内蒙古大学。“赵老师教导我们,科研选题要响应国家需求,做真学问、解真问题,这种将国家需求与个人追求融合的科研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内蒙古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青春和事业的舞台。”马玉柱说。在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的4年攻坚岁月,马玉柱在赵东元院士指导下从自然仿生入手,开发“仿生结构调控—功能协同—应用场景匹配”三位一体研究范式,突破了本领域相关研究难题。相关科研成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介孔材料领域的巨大进展和范式革新”。

  内蒙古大学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聚焦电子、催化、储能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广大有为青年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作为研究院骨干力量,马玉柱团队围绕“双碳”战略和内蒙古能源需求,构建“生物质—CO2—绿氢”协同转化技术体系,这对风光储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团队揭榜自治区氢能领域项目“宽功率波动的千标方级电解水制氢机组关键技术及样机研制”课题,研发宽功率波动电解水制氢关键电极材料。目前,团队正与佰思格公司合作共同研发生物质基硬碳储能材料,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内蒙古能源技术革新注入新动能。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马玉柱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重大任务作为科教融汇的“发动机”,独创“科研反哺—阶梯培养”育人模式。他先后指导本科生发表多篇重要论文,培养的研究生先后获国家及自治区奖学金,并获批3项自治区博士科研创新项目。马玉柱先后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人才等人才计划。

  “在这个创新时代,我们要让学生亲身感受科技变革的力量。只要勇于突破,每个人都能做出原创性发现。”马玉柱说,希望青年学生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拥抱新变革,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肩负起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顺络电子涨2.06%,成交额1... 7月3日,顺络电子盘中上涨2.06%,截至13:32,报28.19元/股,成交1.35亿元,换手率0...
广电网络(600831)股民索...   受损股民可至Hehson股民维权平台登记该公司维权:http://wq.finance.sina...
美国取消全球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 每经AI快讯,当地时间7月3日,西门子公司称,美国商务部已通知全球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新思科技...
推动全球数字友好城市合作互鉴   本报讯(记者范俊生 杨旗)昨天上午,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京开幕。本次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
党员干部两学一做五查五看对照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下面太阳教育网网为大家带来了五查五看的对照检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