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当傲农旭成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傲农公司”)的厂房在闲置多年后重新迎来机器轰鸣,这一幕成为地方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生动注脚。
近日,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以“府院联动+腾笼换鸟”创新模式,让一家负债民企价值超1亿元的固定资产重新盘活,实现多重效益。
2018年,傲农公司租赁300亩集体土地,投身商品仔猪生产。数年后,因市场波动与经营问题,傲农公司停摆,背负430余万元工程款债务及26起关联纠纷。
当债权人某工程设计公司申请强制执行时,摆在庆云县人民法院面前的是一道复杂命题:若简单拍卖设备,不仅1亿余元固定资产可能因无人竞买大幅贬值,还将导致200多户村民租金长期拖欠。
“这家企业的厂房设备规格先进,并非真正资不抵债,缺的是盘活资源的契机。”庆云县人民法院执行团队敏锐捕捉到关键——与其“一拍了之”,不如以“腾笼换鸟”思路,为企业资产寻找更优方案。庆云县人民法院主动转变执行思路,联合严务乡政府启动“司法+行政”联动机制:县人民法院向上级汇报案件风险、向企业释法明理,乡政府则及时上报,积极协调招商资源。
在庆云县人民法院牵线下,傲农公司与四川某大型养殖上市企业的洽谈终现曙光。为促成合作,县人民法院联合严务乡政府、傲农上级公司及投资方四方会商,敲定“租赁延续+改造投入”方案:投资方在原租赁协议基础上,投入数千万元对厂房设备进行升级,每年400余万元租金直接打入法院账户用于债务清偿。
这一模式打破传统执行“拍卖-偿债”的单向逻辑:对企业而言,固定资产避免低价处置,技术设备得以延续使用价值。对债权人来说,26起案件通过三年分期还款协议实现合理变现。对于政府而言,不仅化解了土地租赁历史遗留问题,更通过“腾笼换鸟”,引入优质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随着投资方顺利入驻,傲农公司债务纠纷彻底清零、干净退出市场,一场看似普通的执行案件最终实现“法院案结事了、企业资产重生、政府腾地招商、债权人权益保障、村民租金落实”的五重效益。
如今,在庆云县严务乡,曾经闲置的养殖基地已重现机器轰鸣。这家民企的“重生记”,成为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有力证明。庆云县以司法善意激活市场要素,将“执行难”转化为发展机遇,通过府院联动,打通行政资源与司法程序的壁垒,以招商引资为不良资产注入活水,让优质产能得以持续释放。
下一篇:在“敢”字中看见中国制造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