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老服务师以专业照护托起银龄幸福时光
创始人
2025-07-03 00:55:14
0

转自:劳动午报

养老服务不仅关乎个体晚年生活质量,更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养老服务师这一新兴职业的诞生,为破解养老难题提供了新的希望。但要让这份希望真正照亮每位老年人的生活,还需要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实践、社会价值认同等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

今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公告,新增养老服务师职业。新职业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同时,它也将有助于完善就业体系,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7月1日《中国青年报》)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1亿,每年新增老年人口超过千万,但与之匹配的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却存在不足。养老服务师这一新兴职业的应运而生,为破解养老困局提供了创新思路。

这一新兴职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复合型”定位。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定义,养老服务师是指从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综合需求评估、方案制订与实施、照护技术实施与培训指导、质量评价管理、服务咨询转介、实务应用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如今的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助浴、剪指甲等基础服务,而是涵盖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环境等多维度的系统性养老服务解决方案。从现实需要来看,养老服务师要扮演的,是一个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的“养老全科医生”角色。

过去,我国的养老服务主要聚焦于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今,随着老年人口结构日益多元化和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服务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不同养老模式、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对服务的期待各不相同。这种变化推动着养老服务从单一化向多元化、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在此背景下,养老服务师的核心价值得以凸显:他们能够基于专业评估,为每位老人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养老方案,真正实现“一人一策”的精准服务。

然而,要让这一新兴职业真正成为老年人的“希望之光”,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人才短缺问题,养老服务师要求从业者具备医疗、护理、心理等多学科知识储备,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亟须加快建立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等模式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其次是职业社会认同度问题。从目前来看,养老服务相关职业在收入水平、社会认同、年轻人从业意愿方面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改变这一现状,既需要通过市场化机制提高薪酬待遇,也需要加强社会价值引导,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份职业的专业价值与社会意义,从而使得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愿意投身到这一职业。

养老服务师职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策层面的系统性支持。可以考虑将基础评估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的可控性;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发智能化辅助工具,提高服务效率。

养老服务不仅关乎个体晚年生活质量,更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养老服务师这一新兴职业的诞生,为破解养老难题提供了新的希望。但要让这份希望真正照亮每位老年人的生活,还需要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实践、社会价值认同等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只有当专业化、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惠及千家万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社会愿景。

□王志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房地产ETF(512200)跌... 7月3日,截止午间收盘,房地产ETF(512200)跌0.15%,报1.358元,成交额6378.7...
中证500低波动ETF(512... 7月3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500低波动ETF(512260)跌0.19%,报1.563元,成交额4...
半导体ETF(159813)跌... 7月3日,截止午间收盘,半导体ETF(159813)跌0.13%,报0.767元,成交额9628.9...
煤炭ETF(515220)跌0... 7月3日,截止午间收盘,煤炭ETF(515220)跌0.69%,报1.002元,成交额1.90亿元。...
电子ETF(515260)涨1... 7月3日,截止午间收盘,电子ETF(515260)涨1.14%,报0.887元,成交额616.2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