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财域
从同学联手创业的商界佳话,到董事会上2V2的激烈对峙,三雄极光正在经历着行业标杆到治理困局的惊险坠落。
当房地产周期下行与股权制衡裂痕叠加,这家照明龙头在智能照明转型中破解困局的根本,恐怕还在于创始人们能否“退一步”。
01、从创业神话到治理困局
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的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上演了“2选1”的对决局面,候选人分别为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涛、第六届非独立董事张贤庆。
从公告来看,这不止是两人的分歧。另外两名创始人中,林岩支持张宇涛继任,而陈松辉则支持张贤庆,希望董事长能够实行“轮值”,是实打实的2V2。
最终投票结果上,选举张宇涛为董事长的提案以7票同意、2票反对艰难通过,反对票来自张贤庆和陈松辉;而选举张贤庆为董事长的提案则仅获2票同意、4票反对、3票弃权,未获通过。
与董事长选举类似,三雄极光第六届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的提案,也都表现出张贤庆和陈松辉想要限制张宇涛权限的愿望,但最终也均未如愿。这种鲜明的对立,让三雄极光内部矛盾公开化,也让市场对三雄极光的未来发展产生诸多担忧。
三雄极光,是校友共同创业的典范之一。1991年,张宇涛、张贤庆、林岩这三位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的同级校友在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1993年,同校校友陈松辉加入,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四驾马车”的格局。
通过对电子镇流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三雄极光不断扩大产品影响力。2008年,三雄极光成功中标北京奥运会包括“鸟巢”在内的多个场馆照明工程,从此一炮而红并奠定了其在工程照明领域的龙头地位、2017年,四人携手将三雄极光送上创业板舞台,成为校友携手创业的佳话。
不过在上市仅三年后,四位创始人就解除了一致行动协议,这一决策也使三雄极光从此陷入无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的状态。目前,林岩、张宇涛、张贤庆、陈松辉直接持股比例分别为 18.25%、16.72%、11.72%、9.34%。其中张宇涛担任董事长,负责统筹管理与战略决策;林岩负责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张贤庆负责生产制造与品质控制;陈松辉负责市场营销与渠道建设。
这种相对分散且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在公司发展顺遂时或许能够维持微妙平衡,但当面临困境时,便极易成为分歧滋生的温床。
事实上,董事会的矛盾在2024年末已开始显性化。2024年12月,陈松辉对三雄极光组织架构调整议案投下了唯一反对票,批评此次调整“未经充分沟通”,将会导致“双头管理、权责混乱”。
虽然从最终结果来看,董事会维系了之前的权利格局,但是当不同股东基于自身对公司发展方向、战略规划以及管理方式的理解和诉求,逐渐产生矛盾之时,风暴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02、外内双重绞杀
除了理念上的不同外,三雄极光内部出现如此激烈的分歧,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近年来公司业绩的持续低迷 。
回顾公司的财务数据,自2021年起,三雄极光的发展态势便急转直下。
2021年公司营收虽曾达到27亿元,但随后便陷入徘徊。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约为23亿元、24亿元、21亿元,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净利润方面,2023年还曾达2亿元,但在2024年却大幅下滑七成仅为4809万元,扣非净利润更是缩水94.85%至864万元。
更为严峻的是,2024年一季度,三雄极光营业收入为3.34亿元,同比继续下滑15.82%;净利润为-1531.34万元,同比暴跌207.88%。
数据显示,三雄极光自2017年上市到2020年四位创始人解除一致行动人协议之时,净利润总额达9.16亿元,年年都可维持2.3至2.5亿元的净利润水平。但在解除一致行动人协议以后得2021至2024年,三雄极光的净利润总额仅3.75亿元,对比起来,盈利总额下降了将近60%。
这也是张贤庆在董事会中要求改选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他看来,近三年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双下降,与张宇涛管理混乱,不能带领公司向上发展有着很大关系。
业绩不佳的背后,既有外部市场环境的不利因素,也有公司内部管理的问题。
从外部看,照明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连,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直接冲击了照明行业的需求。
根据CSA发布的《2024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蓝皮书》研究,2024年我国照明产业下游应用市场产值规模预计约5142亿元,同比下滑7.6%,无论是出口还是国内市场规模,都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市场需求的萎缩,使得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三雄极光身处其中,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但公司内部在这个过程中,则以激烈的对抗给本就疲惫的身体再次加码。2024年12月27日进行的组织结构调整引发了一系列内部矛盾,先有董事陈松辉认为沟通不足,强行调整,后有张贤庆认为董事长任职期管理混乱,营收、净利双降,费用却在上升,人效处于行业底部。这一系列的事件也从侧面反映出三雄极光内部管理对业绩的负面影响。
外部环境不佳,内部人心不齐,公司决策难以有效执行。如此状态在资本市场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表现。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收盘,三雄极光股价为11.97元/股,较高点的65元/股已下跌超80%,市值蒸发约130亿元。
03、解铃还须系铃人
董事长之争的投票结果虽暂时尘埃落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三雄极光的内部矛盾得以化解。尤其是已经被捅破的创始人矛盾分歧,让三雄极光在照明市场危机不断加深的今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2025年5月,三雄极光召开“聚焦大客户,打造业务增长新引擎” 工程经销商交流分享会,明确了以大客户开发为核心的战略方向,无论是满足商业空间多样化需求的定制灯具,还是适用于工业场景的高防护、高光效产品,都为开拓大客户市场注入了全新动能。
此外,三雄极光也在利用AI技术来适应智能照明与健康照明的发展趋势,比如动态全光谱节律照明技术、比如AI智能调光技术等,都是向健康生活管家的一次尝试。
但不得不说,三雄极光目前专注的几个领域,也是照明行业企业普遍关注和发力的领域。
由于照明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紧密联系,如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新建住宅项目的大幅减少,使得家居照明业务需求锐减。尽管三雄极光通过推进基础管理工作,在家居线下专卖店零售渠道业务上实现了同比略增1.41%,但这仅仅是杯水车薪,难以改变家居照明业务整体受冲击的局面。
此外,三雄极光虽然通过“1+N”的渠道策略,实现了户外景观业务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目标,但是要知道,这类项目普遍施工周期与会馆周期较长,对其资金周转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最为关键的,还是能不能上下一心的问题。由于4位创始人各负责一个领域,内部的分歧矛盾会导致难以达成统一且高效的决策。甚至在日常管理中出现双头管理、权责混乱的局面,这无疑会极大降低运营效率。
三雄极光目前所面临的不止是往前迈一步的市场扩展策略、改善财务状况或者是提升产品竞争力,更要有退一步的摒弃前嫌,加强沟通与协作。不管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是攘外必先安内,三雄极光最急迫的事无非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