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7月2日,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作为大会的一大特色板块,“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交流体验区”精彩亮相,汇聚众多“首发首秀”产品技术,展示数字经济领域最新成果,也为行业搭建精准对接的桥梁和平台。
AR(增强现实)技术,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在体验区现场,一款来自北京企业亮亮视野的AR翻译眼镜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展台上,各种度数的眼镜镜片一字排开,观众们纷纷挑选试戴。记者体验发现,这副眼镜仅比普通框架眼镜略重一点,工作人员现场说着中文,镜片前方2至3米处随即悬浮显示出流畅的英文翻译字幕。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第二代AR翻译眼镜,此次是国内首发。”亮亮视野传播负责人马庆洋介绍,该产品支持100多种语言实时互译,翻译延迟低于0.5秒,续航时间长达8小时,突破了AR行业“性能、轻量、续航”难以兼顾的技术瓶颈。更令人称道的是其2500尼特的入眼亮度,即使在盛夏正午的强光下,投射字幕依然清晰可见。这款预计8月上市的国产AR眼镜,展现了北京企业在“AR+AI”领域的硬核实力。
中科云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全球首发新一代MR+AI眼镜智能体,也成为参会者热议对象。“这个螺丝竟然能在空中360°翻转!”一位体验者惊叹。记者戴上这款眼镜后看到,一套机械零部件如同真实悬浮在空中,只需用食指和拇指轻轻一捏,就能“摘”下螺栓等零部件随意翻转查看。
“我们这套三维全息虚实融合实训解决方案,已经应用在高端制造、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科云创相关负责人张亚玮介绍。以某热力企业为例,员工培训时戴上这款眼镜,就能将地下错综复杂的管网空间完整还原,实现“边体验、边探索、边讲解”的沉浸式教学。这种数字化实操培训方式,既解决了平面教学的不直观,又规避了实地操作的安全隐患。
体验区还为企业搭建了精准对接的桥梁,上演一场场“微型圆桌会”。三五成群的参展商围坐在小圆桌旁,或交换名片互加微信,或手持宣传册热烈交流,在轻松的氛围中寻找合作契机。
“开馆才半天,我的微信就新增了几十位好友。”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市场负责人刘芳芳说,前来咨询的既有大模型企业,也有能源行业协会,还有来自中国台湾的商会代表和专家学者。“特别是与台商代表交流,很深入,他们对我们服务模式很感兴趣,期待后续合作。”
安徽东超科技带来的“空中悬浮成像”技术也吸引了不少专业观众的目光。该公司展会负责人陈谦介绍,这项基于负折射平板透镜的创新显示和交互技术,可以实现政务、医疗、展览展示、智能家居、车载等多个场景的无介质悬浮展示和操作,“大会为我们搭建了很好的舞台,今天也收获了不少潜在客户,希望未来能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