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守护传统村落 传承文化根脉
创始人
2025-07-02 19:35:55
0

转自:经济日报

6月30日,河南省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明清古宅错落有致,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织。

据介绍,李渡口村630间明清古建筑在“修旧如旧”原则指导下完成修缮,既保留了古建筑的历史肌理,又植入了现代生活功能。李渡口村支部书记李付营告诉记者,自2014年起,当地严格遵循“不改变建筑原状”原则,开展墙体加固、梁柱更换、雕花复原等精细工程,使古建重焕光彩。

“过去破败的老房子,现在成了推动发展的新引擎。”李付营感慨地说。当地引入河南中旅集团对村落进行整体规划与开发。2024年,该村接待游客人数突破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00万元,相比修缮前增长了近20倍。曾经被忽视的古宅,如今变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曾经冷清的街巷,现在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郏县通过“保护+开发”双轮驱动,成功让千年古村落从“空心村”蝶变为“文旅热门地”,为全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的“郏县经验”。

郏县位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交汇区,拥有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中国传统村落、86个省级传统村落,形成了黄淮海平原罕见的高密度传统村落集群。2022年,郏县成功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成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领域的典范。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古村落逐渐失去了活力。如何在保留乡愁的同时,让古村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了郏县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顶层设计层面,郏县构建了“五个一”工作机制——每个村落由一名县级领导包联、一个责任单位帮扶、一个规划团队指导、一个产业项目支撑、一套考核机制保障。同时,配套出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通过整合住建、文化、财政等多部门资源,形成了“规划—建设—运营—监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科学保护方面,郏县深化了校地合作,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携手,根据各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发展需求“量身定制”保护方案。目前,51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及《郏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2022-2035)》已落地实施,构建起了“一廊、四片、七单元”的空间布局体系,使保护开发有章可循。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郏县实施了“申报+保护”的联动策略。累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申报人员及村“两委”干部开展专题培训700余人次;同时,邀请文旅、财政等领域专家现场指导500余人次,不断提升基层保护与运营能力。通过以申报促保护、以保护助申报的良性循环,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稳健前行。

在资金保障方面,郏县多渠道构建了投入机制。近年来,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补助920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3880万元,创新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捐资修缮+运营租赁”模式,并统筹“五星支部”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关联资金形成合力。以李渡口村为例,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对现有农舍进行功能化改造,打造了“耕读人家”“渡口人家”等精品民宿,采用“公司运营+村民分红”的模式实现了年收益超200万元,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在堂街镇的临沣寨,这座被誉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的村落,通过修缮并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民俗文化园,将老宅改造为民俗博物馆、手工作坊和民宿。2024年,临沣寨接待游客25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000万元,带动周边3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2万元。

依托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郏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融合模式,构建起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在李渡口村,游客不仅能体验精品民宿,还能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品尝地道农家美食,购买艾草制品、手工布鞋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服务。

此外,郏县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剪纸、陶艺、木版年画等传统技艺融入旅游项目,打造非遗体验基地;开发乡村旅游线路,串联多个传统村落,推出古建筑探秘、田园风光游、民俗文化节等特色产品,吸引不同客群。数据显示,2024年郏县古村落集群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5%,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

在文化传承方面,郏县建成了农家书屋377个、村史馆60个、农耕文化馆60个,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同时,创新实施“三变改革、五大合作”战略,建立了“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社,李渡口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至73万元,走出了一条集“吃、住、游、学、行”为一体的“旅游+”业态发展之路,实现了“保护村落、富裕村民”的双重目标。

面对保护意识不均衡、产业同质化等挑战,郏县正谋划新一轮发展。郏县县长李红民表示,该县将实施“一环串联、四区统筹、五核引领”战略,整合资源打造百里茶道、古寨集群等文旅品牌,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持续践行“两山”理念,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生态为底,推动传统村落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发展”,实现千年古韵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

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古渡妙境” 民宿依河而建,保留古朴建筑风貌,实现传统韵味与现代舒适相融。杜冠甲摄郏县堂街镇临沣寨,民居错落,绿树环抱,建筑与自然相融,尽显中原古村寨的历史与生态之美。杜冠甲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格力博涨2.14%,成交额38... 7月3日,格力博盘中上涨2.14%,截至09:52,报20.05元/股,成交3899.77万元,换手...
宝地矿业跌2.02%,成交额3... 7月3日,宝地矿业盘中下跌2.02%,截至09:50,报6.31元/股,成交3987.96万元,换手...
“温暖1厘米”背后的治理之变 转自:中工网【关键词】“温暖1厘米”【事件】燃气管道向外挪40厘米,居民更安心;小区门口的接驳巴士,...
豪鹏科技涨2.00%,成交额1... 7月3日,豪鹏科技盘中上涨2.00%,截至09:50,报57.10元/股,成交1.01亿元,换手率3...
西宁特钢跌2.14%,成交额2... 7月3日,西宁特钢盘中下跌2.14%,截至09:52,报2.29元/股,成交2490.85万元,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