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6月19日,在宜宾“在建船舶贷”授信仪式现场,宜宾文锦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从宜宾农商银行代表手中接过2000万专项贷款授信凭证后,激动地送上“精准服务破难题、携手银企促发展”的锦旗。这是长江上游单笔最大规模的在建船舶融资项目,也是四川水运深化水运运力发展新机制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在国家“两新”政策和四川“省补”政策的东风下,四川省水运行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机遇。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以“请进来 留得住 服好务 管得好”工作方向,积极深化四川水运运力发展新机制,推动四川水运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7月初,记者走访了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以及南充、达州、宜宾等地,探寻四川水运政策创新、服务优化和精准施策的实践路径。
政策引航:“请进来”激发水运活力
被称作“千河之省”的四川,境内540余条河流纵横交错,河流总流程超4.4万公里。然而,目前全省通航河流仅有176条,通航里程为1.05万公里。总体来看,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存在“大而不强”的特点,水路货运量仅占全社会货运总量的3.56%,较同处长江上游的重庆低14.7%,较长江中游的湖北低23.8%。
“今年,我们通过持续宣贯国家‘两新’和‘省补’政策,吸引省外优质运力转籍入川,为全省水运注入新动能。”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胡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今年1-6月,四川省新落户省际企业9家,新增运力53.75万吨,提前并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完成全年目标55万吨的97.72%。“省补”政策实施以来,四川省省际水路货运企业已由66家增加到82家,其中运力达万吨以上的企业由32家增加到51家,累计新增船舶运力209艘、107.69万吨,全省货运船舶已达2163艘、244万吨。
在“请进来”的实践中,“达州模式”成绩亮眼!“目前投资建造的20艘LNG新能源船舶,将为达州市新增中长途水路运力20余万载重吨,可增加中长途货物运输周转量40余亿吨公里,较传统能源船舶可减少碳排放4000多吨。”达州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达介绍,2月11日,达州市水运企业——四川鑫望达船务有限公司20艘LNG单燃料内河多用途船舶建造项目在湖北黄冈开工。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船舶设计长130米、载货量1.085万吨,预计今年9-11月建造完工下水试航,在长江干线投运。这标志着达州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优化调整水运结构、高质量发展水运事业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融合:“留得住”夯实发展根基
“让水运企业‘留得住’,关键在于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摸清‘适水货物’的底数,实现产业融合,确保有货可运。”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运输处副处长庄歆向记者展示四川辖区部分水域“适水货物”优化路径图时谈道。
深化“面对面,门到门”的企业服务机制,鼓励港航企业对外延伸航运上下游产业链,实现航运与综合物流、货物商贸的跨产业融合,指导市(州)结合辖区适水货源运输需求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推动港航企业与重点货主企业签订大宗货物长期性运输协议,鼓励川货由川船优先承运,确保新增运力“有货运”。
优化航运发展营商环境,加快对接财政厅出台省级优化奖补政策,对内支持港航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区域性龙头港航企业。
同时,强化航运人才队伍建设,动态匹配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船员培训,努力协调推进嘉陵江、岷江船舶最低安全配员方案落地。
记者了解到,近日,南充市响应上级号召,为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出台八条奖补政策,从新增运力、中长途运输、本地货源出港、大件运输、集装箱运输、“公铁水”联运组货、“铁水”联运以及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等多个方面给予港航企业支持,为企业“留得住”提供坚实保障。
“南充的这些政策形成了对‘国补’‘省补’的补充与叠加,涵盖了水运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对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能够有效提升南充水运企业发展预期。” 南充市航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精准服务:“服好务”提升企业获得感
在“服好务”方面,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一系列暖心举措。
“我们探索推进‘不停航转籍’服务,大大缩短了船舶登记、检验、营运全流程政务办结时效。”庄歆介绍,四川省加强对新能源船舶设计、建造的检验服务,通过船检机构区域合作,组织省内外船检专家加强对在建船舶的质量管控,提前介入船舶交易过程开展转籍检验,服务船舶“不停航”转籍。
以达州“绿岛源09”为例,其政务办结时效由30天缩短至7天,节约企业政务成本75%以上。达州探索推进的“不停航转籍”服务,协调重庆海事和中国银行涪陵分行对转籍船舶实现抵押权转移服务,为抵押船转籍提供新思路。
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的服务同样可圈可点。今年5月,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联合宜宾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在建船舶贷”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优化政务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专人办、优先办、快速办”,高效完成2艘在建船舶所有权登记和抵押权登记业务,服务文锦物流获批2000万元专项贷款,目前,按照船舶建造进度,宜宾农商银行已为其发放首期贷款500万元。
“我们主动作为,联动航运协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共同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已为航运企业授信贷款近亿元,完成发放 3000万元。”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运输发展科副科长郭茜说。
科学监管:“管得好”护航行业发展
“在推动水运运力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做好‘管得好’,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胡旭强调,按照“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结构合理、供需平衡”的原则,四川省切实做好船舶运力宏观调控,引导运力有序投放。
各地积极把好转籍运力准入关,加快老旧船舶退出,推动船舶绿色更新。同时,加强水运市场管理,研究制定相关管理文件,引导航运企业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航运企业和营运船舶信用管理。
“我们鼓励创建‘安全诚信航运公司’‘安全诚信船舶’,重视对引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引进企业和运营船舶台账,做好经营资质动态跟踪和分类管理。”庄歆表示。
针对市级政策配套力度不足、区域性融资难等问题,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已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将通过实施“政策激励、市场培育、产业融合、精准服务”的组合拳,努力实现航运企业及船舶运力的高效引进、有序发展、稳定留存和规范管理。
从“请进来”的积极探索,到“留得住”的产业深耕;从“服好务”的暖心举措,到“管得好”的科学监管,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正以扎实的行动,书写着水运运力发展的新篇章。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推进和优化,四川水运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