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铜业
以期货铸就数智化与全球化底气
文/金田铜业
期货工具绝非简单的避险手段,它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和赋能器。近年来,我们依托期货及衍生品工具构建的强大产融结合与风险防控体系,为我们筑起了一道抵御风险、锁定利润的坚固堤坝,更以此为基石撬动产品向高端化跃迁,为全球化布局注入底气。
金田铜业成立于1986年,39年间,从一家做砂轮的乡镇企业,成长为我国产业链最完整、品类最多、规模最大的铜及铜合金材料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于202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24年6月,公司获批成为上期“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
作为深耕铜加工行业三十余载的实体企业,我们深知:在铜价动辄单日波动超千元/吨的市场环境中,若无法有效管控风险,企业将始终被束缚于“价格博弈”的泥潭,难以真正聚焦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稳健经营是企业生存的底线,更是敢于创新、走向世界的底气。近年来,我们依托期货及衍生品工具构建的强大产融结合与风险防控体系,为我们筑起了一道抵御风险、锁定利润的坚固堤坝,更以此为基石撬动产品向高端化跃迁,为全球化布局注入底气——2024年境外营收同比增长26.75%的成绩单,正是这套风险防控体系赋能产业发展的最佳佐证。
精准套保夯实经营稳健根基
铜价从2020年3月的4371美元/吨飙升至2024年5月的11104美元/吨,这种级别的波动曾让整个产业链陷入“原料成本失控”的焦虑。因此,建立一套严谨、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公司设立了专业的套期保值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风险管控制度,每日监测铜价波动率、动态测算风险敞口、建立三级预警机制,确保每一笔保值都精准服务于订单和生产需求。
2024年初,当我们接到一笔100吨铜材订单时,铜价约6.8万元/吨,我们立即在期货市场同步进行买入保值操作。四个月后产品发货时,尽管铜价已飙升至8.2万元/吨,但期货市场的对冲成功锁定了成本,确保了加工费利润毫发无损。这种基于订单驱动的、全流程规范化的套期保值操作,已成为我们日常经营的“标准动作”,辅以信息化手段对价格和敞口的实时监控预警,让我们在铜价巨震中依然能够从容前行,经营稳健而可预期。
风险可控催生创新动能
当价格风险被有效隔离,我们得以将更多资源投向技术创新。我们连续三年每年投入巨资推进百余项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建成了宁波首批5G智能工厂。车间里,“5G+AI视觉检测”技术让铜带表面缺陷无处遁形,识别率超过99%;大数据分析优化着每一个生产环节。如今,关键设备100%联网,数采覆盖率超82%,生产效率提升26%,产品成材率提高5%以上,制造模式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跃迁。
这些需要持续投入的系统性工程,若没有稳定的现金流支撑,根本无从谈起。正是风险管控为创新投入提供了“安全边际”,让我们有魄力启动“产品、客户”双升级战略,坚定地从传统地产相关铜材,转向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AI算力、机器人等战略新兴赛道。从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全球领先的1000V高压新能源汽车电磁扁线,到满足半导体芯片严苛要求的超高纯铜带,金田的产品结构不断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攀升,以创新实力赢得高端市场。
产融结合赋予全球化底气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稳健的财务状况和成熟的风控体系赋予我们开拓全球市场的信心与能力。我们积极构建全球生产与销售网络:在中国核心区域布局六大生产基地的同时,先后建设越南、泰国两个海外基地,将产能延伸至海外,并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设立子公司。不断完善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不仅分散了风险,更让我们能快速响应多元化的国际需求。成果是显著的——2024年,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1亿元,同比增长26.75%,产品远销全球,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这份“走出去”的从容,离不开风险防控体系的保驾护航。
作为产业链“链主”,我们更将这套产融结合经验向上下游输出:联合产业链打造“期现联动”模式,为中小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套保方案、库存管理策略。在长三角地区,我们推动形成“期货工具赋能实体”的产业生态——当整个产业链都能通过金融工具稳定经营,中国铜企在全球竞争中就有了更坚实的底气。
站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关键节点,我们深刻体会到:期货工具绝非简单的避险手段,它是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和赋能器。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产融结合,在高端铜材国产化、新兴场景应用等领域持续突破,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更多可能
案例征集
上海期货交易所“强源助企”产融服务基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长期有效,欢迎产融基地、期货公司提供给可复制、可推广的产融结合创新经验案例。
投稿邮箱:lin.yan@shfe.com.cn
Hehson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