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喀斯特山区那幽深的伏流之间,一座500米口径、闪耀着科技光芒的“中国天眼——FAST”,与一群怀揣梦想、被称为“珍珠”的孩子,于都匀二中礼堂内奇妙相遇。这场由中国前沿天文科技与朴素教育公益交织的盛会,在中欧基金的助力下,碰撞出关于“看见不可见”的深刻思考,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探索未知的种子。
近日,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的孙京海博士走进都匀二中,为数百名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文学讲座。其中,51名来自相对困难家庭却学业优异的“珍珠生”尤为引人注目。他们自高一起便获得“捡回珍珠计划”的资助,如今选科后分散在高二各个班级。
讲座中,孙京海详细介绍了FAST的建设历程与科学成就。从1994年南仁东教授的最初构想,到2016年FAST的落成启用,再到如今发现的脉冲星数量突破1000颗,FAST的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与智慧。孙京海强调,FAST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种精神标志,它象征着坚持与传承,与“珍珠生”计划中助力孩子们成长的理念不谋而合。
“珍珠生”计划由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自2004年发起,旨在资助品学兼优但家境相对困难的初高中生完成学业。而中欧基金真心公益基金会自2022年9月成立以来,便秉持支持社会公益、助力美好生活的初心,积极投身教育公益事业。2023年,中欧基金真心公益基金会与新华教育基金会达成深度合作,在云南、四川、内蒙古、贵州等地设立“中欧基金珍珠班”。这一举措为珍珠生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每三年为每位珍珠生提供7500元生活补助费,同时合作学校还免除珍珠生的所有学费及住宿费,切实减轻了这些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此次来到都匀二中参加讲座的51名珍珠生,正是中欧基金珍珠班的学生。
在都匀二中的校园里,珍珠生们的故事如同夜空中的恒星,虽静默却充满力量。来自苗族家庭的雨婷,家中六口人靠种茶叶为生,爷爷左手残疾,奶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前几个月父亲工伤住院更是让家庭雪上加霜。但面对困境,雨婷坚信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还有林岚,作为家中的老大,在父亲打零工、弟弟妹妹上学的压力下,依然保持着对学习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她们的故事,是珍珠生群体坚韧不拔、追求梦想的缩影。
除了经济资助,中欧基金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中欧基金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意义深远的活动。长三角研学营、生涯教育项目、“真心班会”等活动,让珍珠生有机会走出山区,拓展视野,明确人生方向。此次的天眼科普讲座,也致力于通过素质教育的方式延伸珍珠生的认知边界。
孙京海的讲座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天文学的大门,更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讲座后,孩子们纷纷提出关于外星人、文明发展等深刻问题,展现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正如孙京海所说:“在科学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里,都有探索的权利。”
在这片远离繁华的山区,FAST与“珍珠生”计划在中欧基金的助力下,共同诠释了长期主义的力量。FAST的建设历时22年,珍珠生的培养同样需要长期的坚持与社会的托举。当夜幕降临,天眼在聆听宇宙深处的声音时,珍珠生们也在书写着自己的未来。科学探索与教育公益,这两条看似平行的线,在中欧基金的牵线搭桥下紧密交织,最终都在回应同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未知,如何拓宽原生赋予的边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答案正在被一步步书写。
编辑:侯宜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