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阿洛酮糖,一种口味非常接近蔗糖,热量却几乎没有的健康糖,未来将走向国内消费者。7月2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标志阿洛酮糖正式获批可作为国内新食品原料。同时,这也是我国首个获批运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为合成生物制造这一未来产业吹来政策利好风向。
国家卫健委公告。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阿洛酮糖因微量存在于无花果中,也被叫作无花果糖。此前,这种健康糖已在部分欧美国家获批使用。然而过去,传统生产阿洛酮糖需经两步转化,单次效率仅10%左右,且与果糖混合提纯成本高,导致其市场价格高昂,普通人难以享用。
如何能让这种健康糖走入大众市场、惠及更多消费者?北京合成生物创新企业微元合成瞄准痛点,想要通过创新的技术改变现状。“运用基因编辑和改造技术,我们改造后的微生物菌株能够直接‘吞食’葡萄糖,生成阿洛酮糖。”微元合成创始人、CEO刘波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细胞工厂”。当“细胞工厂”运转后,传统的两步反应缩减为一步,转化效率提升至80%,同时,剩余的葡萄糖则被菌株代谢,彻底解决了分离难题。采用这一全新技术后,阿洛酮糖的成本将下探50%。
伴随此次阿洛酮糖获批,不仅让消费者有了健康糖新选择,也将助力盘活中国生物制造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刘波告诉记者,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生物制造产业,但此前大量产能生产果葡糖浆,处于利润微薄或亏损状态,导致部分产能闲置。此次阿洛酮糖获批后,能够一定程度盘活生物制造闲置产能,还能提振下游食品饮料等消费市场。目前,微元合成位于秦皇岛的阿洛酮糖一期工厂已正式投产,二期工厂已启动,将于2027年投产。同时,公司还联合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多家传统生物制造合作伙伴,正抓紧推进多个十万吨级产能改造,其中位于华北地区的6万吨产能改造项目将于今年10月投产。
作为中国和北京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也因这次获批迎来利好。“此前还没有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获批的先例,我们这次向卫健委申报算是开了先河。”刘波坦言,在这一过程中,北京市、昌平区相关部门对企业在指导、对接等方面给予了不少帮助。记者注意到,此次国家卫健委批准使用的生产工艺,均绑定了申报企业的专利技术,例如发酵工艺生产菌为该企业专利菌株AS10,这意味着,未获得国家行政许可的企业将无法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其阿洛酮糖产品也无法在国内合法上市销售。
“这次成功获批后,未来相信会有更多运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药品等原料加速研发和步入市场。”刘波透露,公司已手握多个相关创新项目,例如运用生物合成技术更高效、低成本生产叶黄素、甘露醇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