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
近日,湖北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通过六个方面22条具体措施,每年不少于10亿元全力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高区。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指出,通过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称“农高区”),示范引领湖北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湖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探索新路径。
系列措施推动创建国家农高区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的一种高级形态,创建国家农高区对于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全国已有9个地区布局建设国家农高区,但作为鱼米之乡的湖北暂时尚未布局。
襄阳位于全国内陆腹地中心地带,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襄阳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水稻等500多个品种,目前已建成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加工园区和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95家、市级279家,稳居全省第一,创建国家农高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早在2018年12月,襄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入选了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符合申请创建国家农高区的标准要求。对此,襄阳2022年正式启动国家农高区的创建工作,并于2023年成立了创建襄阳国家农高区领导小组,并编制了《襄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各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2024年9月,襄阳结合自身实际,又出台了《关于支持襄阳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强化资源要素服务、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强化工作机制保障等四个方面,共制定了12项支持举措。
在科技创新方面,《措施》提出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对当年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
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方面,《措施》对襄阳农高区内首次获评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另外,为支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在襄来襄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湖北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的科研团队,比照上级支持资金给予等额配套支持,分别不超过2000万元、1000万元。
年均10亿资金支持
为进一步支持襄阳打造国家农高区,加快推进创建工作,今年6月底,湖北省政府印发出台了本次《意见》,旨在将襄阳农高区建设成为“辐射中西部、服务全国”农业新质生产力重要策源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意见》共22条具体支持举措,包括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引领高地、加快打造区域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快建立农业交流合作开放高地、加快打造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加快完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等六大方面,在资金、政策、用地等保障措施上给予了强力支持。
在示范引领现代农业产业方面,《意见》强调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突破性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探索绿色高效种养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强化创新主体引进培育、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出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同时,对购买先进技术成果并在襄阳农高区转化、产业化的企业和成果完成单位,分别按上年度技术交易额的8%、2%给予每年最高100万元的奖励。
在培养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支持开展楚商回乡和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对“荆楚返乡创业园”“荆楚返乡特色街区”每个给予60万元资金扶持。鼓励高层次人才携带成果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对创办成功的给予相应支持。
另外,在完善政策支撑保障方面,提出要加强资金支持、金融服务、用地供给、基建保障等。其中明确,2025年—2030年,省直相关部门每年将统筹各类资金不少于10亿元,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对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这意味着,到2030年的6年间,将有不低于60亿元的资金,全力支持襄阳创建国家农高区。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