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也要品牌化
创始人
2025-07-02 08:37:34
0

曲艳丽 | 文

这一波ETF改名风潮,是易方达基金带起来的。

今年1月,易方达基金集体变更旗下17只ETF的名字,包括都加上了后缀易方达」、名字改简单了、冗余字样删掉等等,2月份又更了8只。

举个例子,中证1000指数ETF变更为中证1000ETF易方达

有自媒体称,此举打响了ETF更名的第一枪」。确实,这在业内是有创新的,之前大家没有想过在ETF同质化的市场上怎么迅速把自己区别开来(除了争取一个好记的代码)。1月初,笔者还参加了易方达的与之相关的媒体投教,应该说,在变更ETF简称这件事上,易方达对媒体宣讲是最认真的。

到了6月份,嘉实基金(22只)又大肆宣传一番ETF更名,颇有「效仿之嫌。但其实,很多基金公司都暗自改过一波。

5月份,天弘基金也有类似的做法,比如把「食品饮料ETF变更「食品饮料ETF天弘南方(11只)、工银瑞信(3只)都改了,比如南方的半导体精选ETF变更为半导体ETF南方」,主打一个多余的字都不要有。但它们基本上都没宣传。

笔者认为,改名字是一个聪明的做法,不是那种咣咣砸钱的傻大黑粗,而是四两拨千斤,辨识度更高,品牌化意识更加突出,尤其利好那些本身名气很大、市场美誉度高的基金公司。

当然,也有持反方观念的基金公司:「ETF是单品的逻辑,不是品牌的逻辑。」ETF有很强的马太效应,通常规模大、成名早,流动性好的大单品更受市场青睐,后来者很难逆袭。

「你会买我们公司的品牌、还是买已经成名的大单品?」对方问。

我觉得,多多少少,还是会看出身谁家的吧!

在这背后,可能也有监管引导的身影。2020年,上交所已鼓励在扩位简称中加入管理人信息。

笔者查阅资料,2023年9月,华夏基金就尝试过有点类似的更名,比如把旗下最重要的大单品之一的300ETF基金更名为沪深300ETF华夏。但这次更名的背后是有故事的:2012年华泰柏瑞和嘉实分别拿到了沪市和深市的沪深300ETF的第一只代码,稍后拿到批文的华夏没有占到好简称,又想拥有沪深300ETF的前缀,十年之后选择更名。

其实,2024年也有很多基金公司做了ETF更名,虽然是零星出现。比如招商基金把中证A50指数ETF基金更名为中证A50ETF招商」,易方达那时候已经把科创板50ETF改为科创50ETF易方达」,等等

但易方达确实是后来引领风潮的那一位,他们总能把一些举动推送到行业高度,这很神奇。今年大批量调整ETF简称如此,易方达的低费率战略也是如此,号称指数基金界的价格屠夫。行业地位决定了做事的声势和高度。

笔者认为,这一轮更名,易方达最大的贡献是定义了标准更名之后,易方达旗下半数ETF都遵循「标的指数+ETF+管理人名称」的命名规则。这种鲜明的规则感是之前没有被道破的。

值得注意的是,易方达并不是所有名字都改,一些已经独占鳌头的大单品保持名字不变,包括创业板ETF、中概互联网ETF、人工智能ETF、云计算ETF等等多了去了,真是家大业大。因此推论,本轮更名主要是给那些还没有拿到核心地位的ETF做品牌加持。

西部利得基金盛丰衍曾在社交媒体上感慨:场内ETF有好名字是核心竞争力。

国泰基金粱杏在拍摄《深夜食堂》的时候就坦言,当时国泰基金自上而下调动所有资源,中证A500ETF(159338)产品部同事争取到了最简洁的名字,一五九、生生发。

果然好名字后来给国泰基金带来了一马当先的好运气。

没想到,7月1日晚,华泰柏瑞基金也加入了改名大军,就改了一只,把中证A500ETF基金改名为「A500ETF华泰柏瑞(自7月3日起)

看了一眼数据然后又没想到,截至6月27日,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563360)居然冲到第一了,规模202.56亿元,单周攀升百亿,变成同类之首,而此前长期领先的国泰中证A500ETF在6月末被反超(4月16日到达过220.77亿元)。笔者当时做过投票,国泰、华夏、易方达和华泰柏瑞呼声最高。坊间也有传闻华夏颇为用力,只是没想到,华夏花费了那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居然没有后来者居上,有时候竟和不声不响的富国规模差不多。

群雄赛跑这件事,真是玄学。

这里可见,华泰柏瑞基金的ETF打法也逐渐清晰就是超级大单品战略。虽然华泰柏瑞算是指数头部基金公司,但论实力,无论是钱或资源,没有办法和华夏、易方达这种全面手相抗衡,所以选择在大的单点上聚焦发力。如果说沪深300ETF有历史和运气因素,这次中证A500ETF的逆袭,充分说明了,华泰柏瑞基金绝对不是只靠历史和运气。

或许是靠的是一点长线坚持?从外部看,我们不知道。

对了,华泰柏瑞旗下的红利低波ETF(512890)的规模也有186亿元(截至6月27日),远超同类,果然是以大单品打天下。

在此次更名之前,基金公司也做过很多指数品牌化的尝试。

比如给指数基金整体打造一个品牌、起个名字:鹏华基金的指数品牌叫鹏华Ashares。博时基金的指慧家」,2015年就有了雏形。景顺长城基金的名字更有趣,叫全球科技系列ETFboys」。汇添富基金的指数子品牌叫做指能添富

再比如上周末,就连指数资产配置,华夏基金也汇总了一个LeftGo的服务品牌,是原来指数平台红色火箭的升级版。

为什么要打包起这些名字?笔者问过一些指数团队负责人。

我也想问这个问题。其中有人笑答。也有人认认真真回答:「从营销角度,更容易记住。买指数选哪家,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真的吗?以上有任何一个名字让大家印象深刻吗?

反正之前我一个都没记住。

最后感叹一下,在东亚社会,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加速进程,因为卷王遍地。

ETF也是如此,大扩容时机之下,一两年之内,跑马圈地迅速完成。

近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新一批玩家下场,包括兴证全球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也有这个传闻。也有自媒体问,是不是下一个是中欧基金(还没有消息)

兴证全球基金可能是其中进展最快的,已经在官网上公示了「ETF业务系统采购项目-赢时胜估值和PCF等」。兴全的背后是兴业证券,又有2010年就开始布局的指增产品线,能坚持到现在才下场,足见对自身主动权益路线的坚持。

笔者认为,这些自身有实力的、以鲜明的主动权益特色著称的基金公司开始勇闯ETF赛道,意味着几乎最后一波玩家的下场。

一旦走上了这条路,就如进入卷王争霸营。在这条熙熙攘攘的河里,寻找下脚之处,其实并不容易。但可能也未必就那么费力,比如中欧基金之前发行的中欧中证机器人指数,和自家有特长和优势的科技主动投资,起到遥相呼应的效果。

业内大家有一个流传的说法,就是ETF总规模在千亿左右,基金公司才能回本。兴全采购这套系统,成本187万元,但ETF后续的运营、做市和维护,都很花钱。

有媒体统计,2020年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排名前20里面,尚未布局ETF的就仅剩兴全、交银、中欧和东方红等4家主动权益大厂。其实东方红资管也是有禀赋的,背靠大券商,但可能是人各有志,还是想冲主动权益,这次的浮动费率基金发行大赛,东方红派出的选手周云就冲了第一位。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最高院案例指导实施细则全文(最...  导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实施细则》已于最新或2023(历届) 4 月27日由...
以AI基础设施解放生产力,贝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大模型时代,不少从业者认为,AI基础设施服务端可能会比应用端先跑出独角兽。...
重磅消息助力行业成长!钢铁LO... 今日在利好消息的催动下,钢铁板块高举高打。盘面上,国证钢铁行业指数强势涨超2.5%,成分股盛德鑫泰涨...
双林股份股价跌5%,长安基金旗... 7月2日,双林股份跌5%,截至发稿,报44.80元/股,成交11.41亿元,换手率4.59%,总市值...
东岳硅材2025年7月2日涨停... 2025年7月2日,东岳硅材(sz300821)触及涨停,涨停价9.3元,涨幅20%,总市值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