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10条常识
创始人
2025-07-02 08:32:01
0

创业之前,先读懂这10条常识

创业常识第一条:创业不是邮轮旅行,而是破船入海。

选择了创业,就注定生活在一个反复痛苦和重复打击的环境中。

一是认识到正确的线路和方向是赢的关键;

二是认识到钱是调整和前进的润滑剂,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三是认识到制度和文化是组织的边界。

四是认识到心态平和是保证。领头人是组织的灵魂,他要思考终点,明确方向,寻找线路,完善边界,统一人心,提升执行,长期主义,情绪稳定,心态平和。

创业就是一场赢的游戏,要凝聚一批拥有“大能量”(激情、精力旺盛)的人,把他们凝聚成一个组织,沿着同一个方向(愿景)和正确的路线(战略),遵守着共同的原则(制度、文化),心态平和地高速前进(执行力)。

创业常识第二条:创业必然要面对的三个难题——产品、市场和管理。

创业者需要发挥的能力和主要调动的资源是不断变化的。

初创期—产品关:以技术研发能力为核心,研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为此阶段主要焦点。做好工艺验证,供应商管理产业化,成本降低,质量稳定。

成长期—市场关:以市场渠道的拓展和维护能力为核心,做好销售工作,让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客户第一,以销量占据市场,建立激励政策,把企业规模做大为此阶段主要焦点。

成熟期—管理关:以公司管理经营能力为核心,管理要面对现实,不计较对错但必须对结果负责,管事而不是管人,对职能和业务进行管理,保证一个庞大系统高效正常运行,从而去吸引更多的资源为此阶段主要焦点。

创业常识第三条:增长是最好的管理。

每一个管理动作都是资源的重新再分配。在业务增长的时候,无论是做人员调整、人员轮换,或者做其他的管理动作,阻力都能少80%。而业务没有增长甚至缩减的时候,管理就不好做。

有增量的时候,无非是“我多你少”的矛盾,而存量的重新分配,就是“你有我无”的矛盾,特别容易激化。

某种程度上,只要能上规模、上体量、占地盘,要乱就让它先乱一阵子。只要不影响业务发展,可以容忍。

创业常识第四条:公司发展不好,一定是老大的问题。

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的需求也不一样。从抓业务到抓管理,从做生意到做机制,从琢磨产品到琢磨人,从经营客户到经营员工,这都是思维的转变。

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跟不上”背后是创始人跟不上。公司发展得不好,一定是老大的问题。但是往往公司发展得不好的老大,不会认为是他的问题,反而认为是高管、中层都不给力的问题。

人都不容易做改变,也容易停留在过去的舒适区。越成功的企业家,越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越成功的企业家,越有路径依赖,过去就是靠这个成功的,因而默认为未来也能成功。过去的成功经验和路径依赖,很可能会成为企业继续发展的卡点和障碍。

真实世界是,要有自我觉察、自我审视,还要有对竞争格局前瞻性的洞察。根据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去觉察和洞察企业所处的阶段,哪些问题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没有觉察和洞察,才是最大的问题。

要具有洞察和觉察,就要练习两种思维模式。

首先,要有全局思维,把自己当作一个毫无关联的主体(上帝视角)看整个行业竞争的态势与格局,把自己的企业和别人的企业放在一起去看问题;

其次,从上帝视角回归到自己的角色去处理问题。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在两种不同的思维间自由转换,来回穿梭,而且无缝衔接,这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创业常识第五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要有菩萨心肠,更要有霹雳手段。公司发展起来之后,就会有很多关于人的事和一些你不知道该如何干的事,你都要积极寻求答案。你要想明白自己是谁,顾客是谁。

公司在开人的时候,要快一点,或者快一点下决心。下完决心了,就找他的替换者来做这件事,犹犹豫豫是个大问题。

一把手必须表现出来一些决绝和硬朗。处理历史问题要干净利索,不要纠缠、不要留恋。烂事的拖延,对公司的损耗极大,你可以在处理事的过程中慢一点,但下决心的时候不能太慢。

创业常识第六条:把人才队伍建设当成最高战略来对待。

创业者要具备长期思维。而判定长期思维最重要的一点:你是否一直在培养和储备人。

因为培养和储备人,会耗费比别人更多的资源,但是三、五年以后,你也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一些回报。

一定要记住,你永远不可能在培养人上下那么多的工夫,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自己培养的。因为自己也是有局限性的,只能培养和你相像或者擅长的人,也有很多人你根本培养不了。

创业常识第七条:是做企业的企业家,还是做企业家的企业?想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创业者怎么看待企业很重要。是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还是企业只是你实现人生价值、理想,或者为了修炼自己某方面能力的一个工具?

在管理上,你是当“儿子”养?还是当“女儿”养,还是当“老婆”养?

你的高管又怎么看待企业?如果高管只认为这是创始人的企业,你就要开始反思——为什么他们有这种感觉?是给的不够,还是其他原因?

不是你给大家分了股权,大家就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了,那只是你的幻想。只要一个中高管真的把自己当成主人翁时,你就应该毫不吝惜地给股权激励。

创业常识第八条:寻找企业成长的脚步声和节奏感。

创业者最有价值的事,是能够听到企业成长的脚步声,把握好节奏感。知道什么时候抓什么,该放什么;什么时候紧、什么时候松;什么时候猛,什么时候宽;什么时候该长驱直入,什么事情上放任拖延。

做企业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有一部分是能讲清的一些东西,有一些部分则是你在公司中待的时间长了之后才有的一种感觉。

企业家为什么需要教练?因为有些知识没办法在书本上学到——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就是能写成书,讲得清楚的一些知识;隐性知识就是师傅带徒弟,必须得手把手教的。

教练教的大部分都是隐性知识,说不清但知道怎么干。随着管理学的进步和变化,可以慢慢地把很多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

创业常识第九条:两本手册打天下。

回归常识就能实现有效管理。有知识、没常识,往往会让管理非常复杂化,降低效率,制造矛盾。

在抓管理时,一定要因陋就简,切忌求大求全求完整,谨防被理论化的知识体系误导了。

建议一把手把管理工作简化为两件事:一是编制和执行《管理手册》;二是编制和宣贯《企业文化手册》。

《管理手册》:制定各个部门、条线、岗位、员工的职责;让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有法可依,员工知道老板让他干什么;员工做成什么样是好,什么样是差;依据管理手册去考核员工。

随着企业不断增长,管理手册可以越来越厚,成为一本制度汇编。

《企业文化手册》:企业倡导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公司的文化气氛是怎样的。

两本手册的编制,就是强迫管理者去思考公司管理现状与要求。要注意的是,两本手册要围绕两点进行设计:一是员工满意度,包括考核、薪酬、文化;二是客户满意度,包括产品、服务、性价比。

创业常识第十条:焦虑是常态。

从开始创业的那一天起,焦虑伴随着你,无处不在。知道自己焦虑,本身也是一件好事情。

焦虑是一种伤,负面情绪的积累也是一种伤。在你焦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会焦躁,睡不着觉,都是特别正常的。

很多创业者本身已经很焦虑了,状态很不好,但是他不认为自己焦虑,没有自我觉察。

不要把焦虑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你也要明白自己的状态,也要观察自己的心理状态,你所面临的负面情绪,面临的焦虑,面临的心理压力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吗?

当你觉察自己的状态时,也要积极地对待这件事情。当你觉察自己的状态不太好时,去跑跑步、游游泳。或是找一些更高能量层级的人交流。

当你能找到一个看事情更透的过来人,你信任他,并向他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焦虑、困难的时候,问题本身就解决了一半。甘愿变得脆弱、善于求助、勇于求助,是企业家的一项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蜜蜂计划》走进北京市延庆区开... 近期,为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防范非法金融活动要求,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在中共北京市委金...
李稻葵:国债发行远远不够,一发...   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举办的第49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于7月2日在线上播出。...
7.79万元起买2026款起亚... 转自:扬子晚报7月2日,2026款起亚赛图斯魅力上市,新增1.5L豪华舒享版车型,共推出8种配置车型...
状元郎为何爱秦腔   ▌刘诚龙  所谓学而优则仕,状元是学而最优的,却未必是最会做“仕”的。  状元从仕似乎是理所当然...
沪渝蓉高铁沪宁段,首座200米... 转自:上观新闻7月1日,早上6时26分,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浇筑,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通泰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