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长征组歌》以情景式演绎方式,引领观众踏上一段激情燃烧的观演之旅。受访者供图本报记者 吴丹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6月27日、28日,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大型声乐套曲《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在辽宁大剧院上演。“10首经典歌曲唱响不朽史诗,每首旋律都是敲击心灵的洗礼。”观众们经久不息的掌声证明了经典的魅力。
第四届辽宁省“大河之澜”演出季自4月启动以来高潮迭起,亮点纷呈,目前已呈现22部作品、29场演出、13场直播,惠及线下观众1.6万人、线上34.6万人。从初春到金秋,演出周周不停;主题单元丰富,剧目任你挑选;线上线下联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演出季在点滴细节中尽显“文化惠民”初心。凭实力圈粉,频出招宠粉。连办四届的“大河之澜”在不断翻涌的艺术浪潮中,回应着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热望。
问需于民
丰富主题单元任你选
聚光灯照亮舞台上每个人的脸,头戴军帽、脚蹬草鞋的合唱团成员个个身姿挺拔,指挥棒在指挥家曹丁手中画出优美弧线,恢宏交响与壮美人声响彻剧场,一场荡气回肠的视听盛宴拉开帷幕。“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跟随台上演员激昂的歌声,观众耿丽娜也忍不住低声哼唱。
《长征组歌》是本届“大河之澜”演出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优秀作品展演的首推作品。以精湛水准和经典演绎带领观众重温峥嵘岁月,是举办演出季的初衷之一。
“看不够,这么好的作品就应该多演。”来自群众的呼声和需求就是演出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届演出季在“问需于民”的基础上,突出创新和实效,设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外艺术经典”等多个演出单元,从4月到9月共将推出来自省属四家文艺院团、哈尔滨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以及省演艺事业交流中心自营和引进的精品剧目37部、演出51场,以丰富的主题、多元的形式带给观众新颖的观演体验。其中,《国宝辽宁》因市场反响热烈,应观众要求加演一场,“真的把我们粉丝宠上了天。”小红书上很多网友这样评价。
近年来,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引用辽宁地理标识“辽河”,通过“院团+剧场”的组合拳,打造我省最大规模、最高水准的演出季——“大河之澜”演出季。自2022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为辽沈观众奉献百余部作品、160场演出,吸引十余万人次亲临现场,约500万名观众通过线上直播共赴艺术之约。
“大河之澜”这一品牌早已深深嵌入辽沈人民的文化生活拼图,它不仅是一场场音乐舞蹈的盛会,更见证了城市文化的蓬勃发展与市民艺术素养的拔节生长。正是凭借开放包容、丰富多元、亲民惠民、沉浸互动的特质,将高雅艺术轻盈地送进百姓的烟火日常。
“咱大侄女拿学生证是五折,咱大叔过了60岁也是五折,咱全家来的话,一起买3张给你打7折,要是还嫌贵的话,咱们就抢惠民票,30块钱、30块钱就行,一定要来看啊!”今年演出季伊始,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视频号上的这个如贯口表演般的宣传短片在网络上疯传,主持人陈淳说自己跑了12遍录成了最满意的版本,“为了宣传,拼了!”本届演出季推出惠民票、低价联票、家庭套票、高校团购票等多重组合,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需求。中心所属版权剧目全部直播,通过“上线”放大观众群体。
“互动+沉浸”
新鲜观演体验不重样
当打击乐大师们拿起鼓棒,整个舞台就成了音乐的“任玩堂”。舞台上突然响起狂野的非洲鼓点,瞬间把人拽进热情奔放的非洲草原。还没等缓过神来,《匈牙利五号》驯兽版又带着欧洲古典乐的“反差萌”来袭,紧张刺激的节奏仿佛让人置身奇幻的驯兽场。
这样上头的音乐会你看过吗?在“大河之澜”演出季上,辽宁交响乐团《节奏星爆》打击乐互动音乐会、YOLO乐队《世界音乐之旅》互动音乐会等小剧场演出,以燃爆的气氛、沉浸的体验感,将欢乐值拉满。
“互动环节绝了,人人都成了演奏家。”“看完演出,手掌都拍红了,笑得腮帮子直疼。”散场后的观众仍抑制不住兴奋之情,笑言“仿佛参加了一场运动会”。音乐会高潮部分,乐手们邀请观众上台,手把手教大家跟随乐拍打节奏,原本还怕生的观众,在他们的带动下玩得不亦乐乎。
沉浸式体验被称为打破艺术场域的“第四堵墙”,尤其受年轻人青睐。本届“大河之澜”演出季积极发挥小剧场低成本、低票价的“平替”功能,侧重“小、快、灵”创作,打造符合时代审美、具有疗愈功能的小精品剧目,推出《靳海音和他的朋友们》弦乐重奏音乐会、《声漪四季系列音乐会——男高音专场》、《节奏星爆》打击乐互动音乐会等小剧场作品。“这种场域的重构是对单向度审美关系的颠覆。年轻人在小剧场空间里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用身体丈量艺术的参与者,这种角色转换带来的不仅是新鲜感,更是对深度文化体验的满足。”辽宁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回宝昆表示。
同时,抓住文化消费带来的社交裂变,辽宁大剧院微信公众号持续推出“观澜小语”,摘录观众发布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的观演感受,满足了年轻人的分享式传播欲望。“尽力满足不同群体对文化深度的渴求、对社交价值的重构需求,正是‘大河之澜’宠粉的体现。”回宝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