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午后阳光为西青区“人才会客厅”的落地窗镀上金边,天津德通电气副总经理慕广斌与天津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赵岩的笔尖在《产学研合作协议书》上交会——“人才会客厅”里奏响了“校企协奏曲”,成为西青区以柔性服务激活人才生态的缩影。在这里,没有刻板的工作台账,不见繁琐的审批流程,咖啡香与交谈声织就了一张覆盖政策、产业、教育、服务的人才服务网络。
一杯咖啡里的落户速度
“以前像无头苍蝇,现在推门就能找到‘解题人’。”刚拿到西青户口的科技领军人才戴先生感慨道。在西青经开区赛达企业家服务中心里的“人才会客厅”,有人才服务专员每天带着“政策包”在此“坐诊”,过去需要奔波人社、公安等多部门的落户事务,如今在咖啡香气中就能“一站式”办妥。
赛达企业家服务中心“人才会客厅”成立以来,人才服务专员累计接待咨询超500次,有效解决率达87%。“问题清单”实时更新,“满意答卷”展示栏里则贴满了企业与人才送来的致谢便签——从“多门求解”到“一站解忧”,改变发生在一次次政策解读的轻声细语中,蕴藏在为办事者递上的咖啡浓香里。
座谈会上的企业“相亲”
不久前,在位于天开西青园内的“人才会客厅”,一场企业代表座谈会如期而至。会上,当优瑞纳斯公司负责人提出急需对数控机床进行改造时,旁边的百利溢通负责人眼睛一亮:“这个我们能做呀!”双方一拍即合,难题迎刃而解。这场被企业称为产业链“相亲”的活动,通过绘制企业资源图谱,让6家重点企业坐到一起,不知不觉间拓展了“朋友圈”。
这间“人才会客厅”的活动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5月举办新能源产业技术对接会,6月启动智能制造供需洽谈。不仅如此,“人才会客厅”举办金融服务、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申报等专题对接会30余场,打造“服务超市”,有效赋能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青年认识西青的“第一站”
“谢谢你们的建议,现在我不会因为求职受挫而否定自己了!”在西青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才会客厅”,天津师范大学学生陈明参加了一场名为“就业嘉年华”的活动。这里的职业导师为陈明“把脉开方”,不仅帮他完善简历,梳理面试技巧,还现场对接了3家匹配企业。目前,这间“人才会客厅”已经成为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研学基地”,成为高校学子认识西青的“第一站”,带动更多学生毕业后选择西青,现已接待高校学生超300人次。
目前,西青区已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天开西青园、赛达企业家服务中心共设立3个“人才会客厅”,并以每月超10场主题活动的频率,让政策、资本、技术、人才在这里如活水般奔涌交汇,滋养出丰沃的人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