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许晓岚 宋爽 孟和朝鲁
20250605 星期四 阵雨转多云
我今天净办大事了,超级好运!!!
阅签一批OA文件,督促大家学习掌握以下文件……
20250606 星期五
……
20250624 星期二
今天是儿子阳历生日,28周岁啦!
——程冠鹏
6月5日20时22分保存的电子工作日志上,待办事项已经排到月底,可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6月6日凌晨。从此,夜空中又多了一颗闪亮的星。
“我在纪检监察战线干了大半辈子,现在要站好最后一班岗。退休后啊,就回山东老家,好好陪陪二老。”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程冠鹏曾这样微笑着与妻子畅想退休时光。
但距离退休已不到10个月,程冠鹏却因劳累过度突然离世。言犹在耳,已成绝响。噩耗传来、哀恸如潮,青山垂首、草木含悲,织成天地间无形的挽联。
呼伦贝尔市纪委监委门前镌刻着的几个红色大字:忠诚、干净、担当,正是他一生的浓缩和精神写照。
信仰的力量——
“请组织考验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空寂的办公室里,时间仿佛凝固。
桌上,摊开的文件似乎还残留着指尖的温度,半包钙奶饼干静静躺在一边,成了他案头匆忙果腹的印记;桌下,那只出差归来还未来得及放回家的黑色行李箱,沉默地保持着整装待发的姿态,像一个突兀的休止符……
“他啊,心里装的全是工作,干起活来像按了快进键,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八瓣用。”妻子梁伟娟声音颤抖地呢喃,泪水无声滑落。
6月4日,一个忙碌的工作日。程冠鹏上午接连参加了两个会议;下午则埋头于修改线索处置建议报告、审签措施文书、听取案情汇报、布置案件查办人员抽调工作……一刻不得闲。下班后,因有两项工作急需向上级机关汇报,程冠鹏一行4人又马不停蹄直奔机场,飞赴呼和浩特,于20时48分抵达。匆匆吃了碗面条后,他继续修改汇报材料,直至深夜。
6月5日临近中午,出差任务顺利结束,程冠鹏惦记着案头堆积的工作,要马不停蹄赶回呼伦贝尔。得知程书记的儿子此时正在首府长期出差、父子俩已有数月未见,同行人都劝他见上一面。 “儿子什么时候都能见,回头再说吧。”程冠鹏思索片刻后婉拒。
6月5日下午,出差归来的程冠鹏顾不上休息,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直至20时40分许,同事发现他仰面倒在办公室门前,任凭如何呼唤,再无回应。
6月6日凌晨,医护人员与死神搏斗4个小时,终未能唤醒那颗为职责燃尽的心。程冠鹏,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溘然长逝。当儿子匆匆赶回,面对的已是天人永隔。他扑跪在地,向着父亲,深深磕了三个头……
“请组织考验我!”——这是程冠鹏入党志愿书上的庄重承诺,更是他用生命践行的初心。
一诺千金。
1990年,程冠鹏大学毕业后扎根呼伦贝尔。35年来,他历经一次次严峻考验,淬炼成为纪检监察战线上令腐败分子胆寒的反腐“尖刀”。2018年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程冠鹏组织领导和参与查办了大量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为国家挽回巨额经济损失。
2024年4月,呼伦贝尔市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启动,一场场关乎民心的硬仗打响。程冠鹏担任市集中整治领导小组线索核查组组长,在统筹把关市纪委监委案件和全市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包联督导满洲里、牙克石两市工作。集中整治期间,他25次下沉一线,行程累计超6700公里。
“程书记的作风干脆利索。”呼伦贝尔市纪委监委干部刘鹏华介绍,“他每到一地就直奔主题,白天查阅问题台账、审核案件报告,晚上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为了节省时间,下午结束本单位工作后便立即驱车赶赴督导地,连夜研究分析,次日一早就能给出精准指导意见。”
在集中整治工作中,程冠鹏创新建立“经常性实地督导、常态化联络指导”和“案件三级联审”机制,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在他的推动下,呼伦贝尔市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满洲里、牙克石两地纪委监委成功打开工作局面,查实了一批突出问题。
“他走路特别快,年轻人一路小跑都跟不上,做事雷厉风行。”同事们说。程冠鹏用争分夺秒的奋斗,拓展了人生的厚度。他常鼓励身边的人:“组织布置的任务,交办的难题,是对我们政治上的考验。”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程冠鹏将这份力量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亮剑的胆魄——
“年少的热血依然在我胸膛,又何惧冰冷的眼光”
“年少的热血依然在我胸膛,又何惧冰冷的眼光。”这是程冠鹏生前很喜欢的一句歌词。
“冠鹏同志,这担子重,免不了得罪人。你去不去?”
“去!”程冠鹏没有犹豫。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简称莫旗)的行政村数量,在呼伦贝尔市居首。2019年,由于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纠纷、村集体事务管理矛盾等,莫旗各种举报线索接连不断,数量在14个旗市区中最多。其中,80%指向乡镇和村屯干部的“微腐败”问题。
局面严峻,亟待扭转。2019年5月,程冠鹏受命离家数百公里,赴任莫旗旗委常委、纪委书记。
“微腐败”虽“微”,却直接啃噬群众切身利益,危害甚重。然而,案多、人少、经验不足,如山难题,如何破解?
2020年4月18日,一场酝酿已久的战役在莫旗打响——办案攻坚动员誓师大会召开,向“微腐败”亮剑。
主席台上,程冠鹏端坐如磐,目光如炬。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凿进每个人心底:“同志们!套取国家的钱,侵害百姓利益,面对这种事,无论阻力多大,我们都不能退缩,必须为群众讨回公道!”
敢于亮剑,更要善于挥剑。任务艰巨,必须采用非常规手段。“全员办案!”程冠鹏创新推出“纪检监察室+乡镇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全员联合办案模式,打破部门壁垒,一举破解人力瓶颈。
他立下铁规:班子成员必须带队冲锋,全员上办案一线!白天,他穿梭于驻扎各村的办案组,现场研判案情。入夜,办公楼灯火通明,从一楼到五楼,他逐一推开虚掩的门:“怎么样?需要什么支持?”
“那段时间,整个集体团结得像‘一个人’,只有一个念头:冲、冲、冲!”莫旗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郭静回忆。
莫旗某基层干部涉嫌贪污的线索是多年“坚冰”,涉案土地被淹没,证据链支离破碎。程冠鹏与办案组彻夜研判攻坚,一位组员灵光一闪:“对比原始测绘图和现在的航拍图,或许能解难题!”在布满灰尘的档案室深处,300余张泛黄的图纸被逐一摊开、比对,直至目标图纸重见天日。铁证,就此锁定。
此时,有人悄然接近程冠鹏,先送上厚厚“信封”,被严词拒绝;后又打匿名电话威胁,也未能撼动他的决心。“加快进度,深挖到底!”最终,被侵占的补偿款如数追回,涉案干部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2020年5月31日,183件问题线索全部如期办结,当零点的钟声响起,“清零了”,程冠鹏望着会议室墙上的挂钟,轻舒一口气,像卸下千斤重担。
莫旗的政治生态为之一新!老百姓将绣有“执政为民惩违纪 为民解忧好公仆”的锦旗送到莫旗纪委监委。从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程冠鹏在莫旗工作时间不长,但人们至今记得,有那么一位纪委书记,宴请不到,礼品不收,办案却雷霆万钧……
精神的灯塔——
“循着你的足迹,替你完成未竟的事业”
夜色深沉,刘鹏华走出办公楼,总会习惯性地抬头望向那扇曾属于程书记的窗——此刻,那里再没有熟悉的灯光亮起。
斯人已逝,风骨犹存。在许多人心中,程冠鹏仿佛从未离开。
“他立场坚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集中体现了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品格:忠诚、干净、担当!”呼伦贝尔市纪委原副书记、监委原副主任高振义如此评价。在同事们心目中,程冠鹏做事“正、直、钻”。
“我和你一起去!”2009年,当面对一个“根基深厚”、公认“不好谈”的旗市区政协主席案件时,本可以派部下前往的程冠鹏拍案而起,亲自带队,将这个“烫手山芋”拿下。“那份直面艰险的担当,至今烙在我心底。”呼伦贝尔市纪委监委三级调研员李凤武说。
被人们评价“不会迂回,太耿直,谁打招呼都不好使”的程冠鹏,铁骨铮铮!
“他总是一眼看出问题,业务能力特别强!”2015年,一起棘手的毁林毁草案让纪检“新兵”其乐格尔陷入焦灼:证据残缺,证言推诿,案件仿佛步入死胡同。程冠鹏一针见血指出核心:“根子在公职人员的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揪住责任链条深挖下去,一定破冰。”他不仅精准定向,而且身先士卒查找证据。最终,31名责任人被立案,还推动当地建立了长效生态保护机制。
在复杂案情的迷雾中,程冠鹏敏锐的洞察力总能拨云见日。其背后,是他经年累月的刻苦钻研。工作中,他将这些“看家本领”薪火相传,毫无保留。莫旗纪委常委李海燕含泪道:“从核查要点到谈话技巧,只要对年轻人有益,他必倾心相授。”
程冠鹏走得匆忙,未及与亲人道别,未及与同袍话珍重,但他留下的精神丰碑,已在青山绿水间巍然矗立。
他对职责有着近乎神圣的敬畏。“程书记总叮嘱大家,纪检干部办的不仅仅是案子,还是别人的人生,务必要慎之又慎,让每份结论都经得起历史检验。”呼伦贝尔市纪委监委干部陈磊说。
他既顶天立地,也温暖真诚。得知刘鹏华孩子小,没人带,他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还在加班?快回家!”“他对大家严管厚爱。”呼伦贝尔市纪委监委干部尉钢柱说,“既一严到底,也不失温度,他总能找到平衡点,帮助我们成长。”
生活中,他简朴得近乎苦行:旧沙发能用便不换,代步工具二手车足矣,数百公里归家路总坐长途客车往返。然而对待群众,他却格外“大方”:悄悄自掏腰包补贴困难户;为唇腭裂女孩奔走联系医院,并两次送去慰问金;为长新村争取50万元,支持乡村振兴。
“程书记是一名很纯粹、时刻不忘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人。他在自己向往的路上坚定前行,我们会循着他的足迹,继续坚定走下去。”郭静说。
山河肃穆,清风长存!那盏再未亮起的灯,已成为纪检监察人心头永不熄灭的灯塔……程冠鹏用生命诠释了:何谓忠诚——把肩上职责扛稳扛实;何谓干净——把案件办得公正不阿;何谓担当——把平凡岗位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