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呼和浩特7月1日讯 (记者 刘洋)盛夏的呼和浩特赛罕区树木成林、绿草如茵,处处涌动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在城市空间改造中,口袋公园成为亮眼名片。8274平方米的港湾游园采用“绿带抽稀+疏林造景”手法,打造四季有景的街角花园;25578平方米的丁香游园以362株暴马丁香为主,设计“丁香隧道”,5个丁香品种将形成天然拱廊。这些口袋公园如绿色毛细血管融入城市,实现居民“5分钟见绿,10分钟入园”的生活愿景。
大黑河沿线正完成从绿化工程到生态IP的蜕变。军事文化乐园垂柳成荫,“花海之约”景区1.4万平方米马鞭草花田蓄势待发,背景林中山桃与云杉相映成趣。田园景观带将种植高粱、油葵等作物,形成五彩景观;八拜湖完成地形整理,金桥游园启动改造,为文旅项目拓展空间。
丝绸之路大道南延伸段采用立体种植模式“梳妆”,榆叶梅、山桃组成“花墙”,国槐与彩叶植物点缀其间,地被植物固土美化,连挡车桩都设计成花朵造型。改造后将与大黑河郊野公园观光带衔接,成为城市生态展示窗口。
如今,赛罕区公(游)园超180个,绿道140公里,绿化覆盖率45.6%,人均公园绿地18.2平方米。“三绿”指标领跑省会城市,不仅提升城市颜值,更激活了绿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