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报道组 张曌 通讯员 李勇 周志亮
出生于1988年的姚冀众是常山县球川镇后弄村人,2022年,他在衢州市成立了衢州纤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实现了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钙钛矿组件的量产,并在多个领域完成了示范项目的建设,他本人也被任命为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
科学少年勇闯光伏领域
姚冀众在杭州出生,但他的童年却始终萦绕着常山的味道与记忆。在姚冀众的成长过程中,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尝到常山的味道,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这股暖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杭州与常山。
除了美食,常山的胡柚也是姚冀众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我经常喝到常山特有的胡柚果汁,味道很好,让我怀念起儿时的时光。”姚冀众说。
姚冀众从小便对科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在成长过程中这种兴趣逐渐转化为对光伏技术的热爱。2006年,他考入浙江大学信息学院,在大二时选择了光电系。2008年,他获得亚太环境能源合作组织的奖学金,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师从“太阳能之父”Martin Green教授学习光伏技术。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钙钛矿光伏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姚冀众进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有机光伏专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enny Nelson教授。在这里,他专注于有机和混合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探索减少能量损失的方法。攻读博士期间,他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并因对新型光伏材料商业化应用的贡献,被授予Blackett工业奖。
尽管在国际顶尖学府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但姚冀众始终心系家乡。2015年,他毅然回国,与同学颜步一在杭州创立了杭州纤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纤纳光电”)。这是一家专注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钙钛矿薄膜光伏技术的公司,从一开始就将目标锁定在了全球领先的光伏技术上。
姚冀众对家乡的眷恋不仅仅体现在创业地点的选择上,更体现在他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上。2022年,他在衢州市成立了衢州纤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实现了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钙钛矿组件的量产,并在多地完成了示范项目的建设。“这是国内首条商业化钙钛矿生产线。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我们花了整整5年多的时间。”姚冀众说。
这一举措不仅为衢州带来了先进的光伏技术和产业,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姚冀众表示,选择在衢州建厂,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还看中了衢州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
钙钛矿光伏的开拓者
6月11日上午,在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现场,纤纳光电与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达成“钙钛矿叠层电池共同研发”战略合作。“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加速钙钛矿叠层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进程。”姚冀众说。
提起钙钛矿,大家还比较陌生。其实它与市面上普遍的硅材料一样,应用于光伏发电。不同的是,它是人工合成材料。钙钛矿光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生产过程绿色低碳等优势。与传统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显著的优势。其原材料成本仅为传统晶硅组件的1/20,光电性能优异,转换效率高,生产过程绿色低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在创业初期,他和团队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瓶颈、市场认可度低等诸多困难。但姚冀众始终坚信,钙钛矿技术是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不断优化技术方案。“钙钛矿材料可以有上亿种排列组合,我们做的就是在上亿种组合中找到转换率最优组合。”姚冀众相告,在产品试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材料组合很完美但无法转换成产品的情况。如此一来,技术团队又要回过头来对材料进行再创新。
“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看好这个方向,但我们始终没有动摇对钙钛矿技术应用的信心。”姚冀众回忆道。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让纤纳光电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截至目前,纤纳光电已拥有350多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前后13次刷新钙钛矿组件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并连续5年保持中国光伏协会认证的全球第一效率;获全球首个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和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联合颁发的IEC61215、IEC61730、 IEC63209产品稳定性全序列国内外双认证;承担4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和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在产品应用方面,完成了多个“全球首创”示范电站并网。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姚冀众还积极推动钙钛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他带领团队在智慧交通、户外光伏应用、工商业屋顶电站、大型地面电站和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领域完成了多个示范项目。其中,丽水市松阳农光互补光伏项目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钙钛矿地面光伏项目。该项目不仅实现了绿色发电,还为当地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此外,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腹地,纤纳光电建成全球首个兆瓦级钙钛矿地面电站;在衢江区云溪乡,建立了全球首个钙钛矿渔光互补电站。
付出终获丰硕成果。近日,姚冀众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青年科学企业家;今年5月,他和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成功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
“传统的火电上网电价平均0.4元/度至0.5元/度,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未来可预计实现光伏电价0.25元/度左右。”姚冀众说,这是团队的“两毛五”梦想。未来,随着钙钛矿光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他和团队将继续引领这一领域的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更多力量。而他和团队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创业者,怀揣梦想,勇攀高峰。正如姚冀众所说:“选择了就要坚守下去,不惧风雨。” 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信念,更是所有科技创业者共同的心声。
上一篇:防汛,时刻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