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发现肿瘤免疫逃逸新机制
创始人
2025-07-01 21:37:38
0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记者7月1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周挺研究团队揭示了树突状细胞在组织间隙迁移过程中,被肿瘤微环境抑制的新机制。他们还提出利用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恢复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策略。相关研究日前刊发在《自然》期刊。

“作为免疫系统的‘情报员’,树突状细胞负责将肿瘤抗原信息传递至引流淋巴结,激活T细胞发起攻击。”周挺介绍。

既然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的关系如此密切,它在肿瘤免疫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研究团队通过分析人类胰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的样本发现,随着肿瘤进展,引流淋巴结中成熟的树突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团队成员汤海潮尝试采用全基因组编辑筛选方法,探寻树突状细胞减少的原因。

研究团队从小鼠骨髓中采集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并进行高通量的全基因组CRISPR编辑。然后,他们将经过随机基因编辑的树突状细胞,移植入小鼠的肿瘤部位,观察哪些树突状细胞能够来到引流淋巴结。

“研究发现,磷酸二酯酶家族成员Pde5是最显著的调节因子。”周挺解释说,实验证实,敲除Pde5可显著增强树突状细胞进入引流淋巴结。

Pde5的功能是降解环磷酸鸟苷(cGMP),而cGMP可促进细胞迁徙。研究团队成员韦宗仿利用胶原凝胶模型和纳米级超分辨成像发现,cGMP可提升树突状细胞骨架收缩能力,加速细胞运动。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一氧化氮稀少,导致cGMP合成不足,因此树突状细胞迁移能力减退,削弱了肿瘤免疫循环。

研究团队还发现,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可显著提升树突细胞迁移能力,增强肿瘤特异性T细胞应答,控制肿瘤生长,且与PD-1抗体联用有协同效应。

“这项研究首次意外发现西地那非的免疫学机制,为人们重新使用西地那非作为免疫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周挺表示,面对复杂的肿瘤,人类的免疫治疗武器库并不充足。这项研究希望为肿瘤免疫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一些新的思考。

(西湖大学供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关于最新或2023(历届)春节...  除夕的来历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
苏州春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603890 证券简称:春秋电子 公告编号:2025-035债券代码:113577 债券...
这200米“马路市场”为何治理...     7月1日,长沙格林星城小区10栋至12栋沿街商铺前,商贩占道摆摊。  “道路被占了大半,电动...
上海岱美汽车内饰件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603730 证券简称:岱美股份 公告编号:2025-042债券代码:113673 债券...
最新或2023(历届)春节手抄...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