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6月29日,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首届毕业典礼在国际交流中心报告厅盛大启幕。57名身着中加双色学位服的毕业生,以“双学位”为舟、以“中加智慧”为帆,从瓯江之畔启航,奔赴全球医疗健康事业的新征程。这场典礼,不仅见证了全国首个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首届学子“破茧成蝶”,更展现了学校五年深耕的硬核成果。
首家:五年破局,标杆这样炼成
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家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自2020年落地浙江以来,以“中加双导师制”“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等创新模式,突破传统医学教育边界。
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陈家妮在致辞中表示,两校合作始于五年前,此合作不仅是学术交流,更是中加之间基于尊重、共享价值观及教育医疗追求卓越的桥梁。她同时寄语道,希望继续巩固合作基础,毕业生凭借自身品质塑造全球医疗保健未来,祝愿阿尔伯塔学院持续成功。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分会理事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方军表示:“两校合作建立了我国首个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培养出优秀医学人才,成为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典范。”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舒培冬指出:“作为全国首个聚焦临床医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阿尔伯塔学院的成立与发展填补了医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空白,开创了临床医学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先河,实现了‘零的突破’。”
五年来,学院在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中扮演先锋角色,累计投入中加顶尖师资超200人次,构建起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的国际化平台。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务长弗娜·姚(Verna Yiu,音译)在致辞中强调:“这是中加教育史上首次实现临床医学专业从招生到培养的全流程深度合作,为全球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中国方案’”。
首航:57名“双学位”医者,以青春之名跨越山海
“期待你们以融通中外的智慧与担当,以‘无问西东’的勇气与果敢,争做国际化浪潮中的‘逐梦者’。”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金焕民的祝愿,让不少毕业生动容。
毕业典礼上,中加双方校领导共同完成“跨洋拨穗”仪式。李校堃校长为毕业生正冠拨穗,弗娜·姚与毕业生亲切握手,宋伟宏院士亲手颁发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位证书,布伦达·赫默尔加恩(Brenda Hemmerlgarn)院士同步授予加拿大生物医学学位证书。这一刻,57份中加双学位证书化作“国际通行证”,赋予学子们在全球医疗舞台上的双重身份。
首届毕业生中,6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阿尔伯塔大学等世界顶尖医学院深造;12人保研至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20余篇SCI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更在“国际互联网创新大赛”中斩获全国金奖。
加方教师代表特雷西·西里尔(Tracey Hillier)表示,阿尔伯塔学院学子的求学之路独一无二,充满挑战也意义深远——正在架起一座连接两种文化、两种医学传统的桥梁。
教师代表、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李铎老师寄语毕业生:“以中西融通的智慧为刃,以终身学习的热忱为帆,到世界需要处书写医者仁心,学院永远是你们精神的归处。”
“我们的课程表里有凌晨三点的跨洋研讨,也有西湖边的临床实践。”毕业生代表陈禹辛的发言引发全场共鸣,“中加智慧的碰撞,让我们既懂‘循证医学’的严谨,也深谙‘大医精诚’的温度。”
首创:从“中国方案”到“全球贡献”,教育合作结硕果
典礼现场,7名优秀毕业生被聘为“中加校友联络员”。与此同时,学院向丹尼斯·国本(Dennis Kunimoto)教授、阮积晨教授等8位中加学者颁发“杰出贡献奖”,致敬他们在课程体系共建、科研平台搭建中的开拓性贡献。
随着中加师生共同朗诵原创诗篇《我们这五年》,典礼进入高潮。大屏幕上,五年间200余场跨洋学术会议、3000小时云端授课、50项联合科研项目的影像快速闪回,最终定格为“点亮新梦想 开启新征程”的启动画面。陈家妮、方军、金焕民等中加嘉宾共同按下启动柱,象征着学院正式迈入“深化中加、辐射全球”的第二个五年发展阶段。
在《我相信》(I Believe)的激昂旋律中,五彩荧光满场挥舞,57名医者新锐有序离场,奔赴下一站——用中加智慧守护人类健康的星辰大海。
黄荷凤院士等专家为毕业生发来视频寄语,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求真务实,努力向上,成为医学领域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