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漱玉平民
这几天的气温,简直像开了“烧烤模式”!是不是感觉自己也跟着“上火”了?
图片来源网络表情包改编一点小事就容易烦躁发怒,看啥都不顺眼……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睡不着……明明没做什么,却总觉得很累?
别光怪天气,你可能正在经历——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医学上也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它可不是矫情,而是高温天气对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直接影响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AI高温为什么会“点燃”
你的情绪?🧠
大脑“散热不良”: 高温环境下,身体需要大量血液流向皮肤散热,导致大脑供血相对不足。掌管情绪调节的“司令部”(如大脑皮层、边缘系统)能量不足、缺氧,控制力下降。
快乐激素被抑制: 高温会抑制大脑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血清素)的分泌。血清素被称为“快乐激素”,它的减少直接与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焦虑不安相关。
睡眠质量滑坡: 高温影响睡眠,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剧情绪调节能力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身体不适连锁反应: 天热导致的食欲不振、大量出汗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身体不适,本身就会让人感觉疲惫、虚弱,降低对压力的耐受度,更容易一点就着。
图片来源于AI情绪中暑的典型信号
你中了几条?⚠️
1. 焦躁易怒:小事就能引爆情绪,像行走的“火药桶”
2. 疲劳困倦:无精打采,即使休息后也难以恢复活力
3. 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社交意愿降低
4. 注意力涣散:思维混乱,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
5.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质量明显下降
漱小玉温馨提示: 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较长时间(如超过2周)且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如心理科、神经内科)的帮助。
别担心,对抗“情绪中暑”,漱小玉来支招儿!关键在于 “物理降温” + “心理调节” + “科学调理”:
1. 物理降温是基础 🧊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尤其是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必须外出时,做好防晒(遮阳伞、帽子、太阳镜、防晒霜),带上小风扇或清凉喷雾。
创造凉爽环境: 室内合理使用空调、风扇,保持通风。空调温度建议设在26℃左右,避免直吹。利用窗帘、遮阳棚阻挡烈日。
冷处理身体: 用凉水洗脸、洗手、冲手腕;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后颈、额头、腋下等血管丰富处,能快速带走热量,让大脑冷静下来。
及时补水: 大量出汗后,光喝白水不够! 要补充随汗液流失的电解质(钾、钠等),可以选择:
电解质水/运动饮料(适量饮用)
富含钾的食物/饮品: 香蕉、橙子、豆类、或者口服补液盐(需遵医嘱或按说明)。
2. 心理调节很重要 🧘
心静自然凉: 试试深呼吸(腹式呼吸)、冥想、听舒缓音乐、练练简单的瑜伽拉伸。给自己几分钟安静时间,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转移注意力: 烦躁时,暂时离开让你上火的环境/事情。看看绿植、逗逗宠物、翻翻喜欢的书或杂志。
降低预期,学会“躺平”: 高温天,人的精力和效率下降是正常的。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允许自己适当“慢下来”,重要的事情可以安排在凉爽的时段处理。
积极沟通,合理宣泄: 感觉要爆发时,试着用平和的语气表达感受;也可以通过安全的方式宣泄,比如写日记、运动、K歌等。
3. 科学调理助安神 💊
保证优质睡眠:睡前1小时洗个温水澡,使用透气、吸汗的床上用品。必要时,可在药师或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助眠产品(酸枣仁、褪黑素)、安神类中成药等。
饮食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C、钾镁的食物:绿叶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鱼类。
补充维生素:如果饮食摄入不足,可在药师指导下选择复合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补充剂。
备好清心好物:
家中备好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药师,注意适用症和禁忌);清凉外用产品如清凉油、风油精(涂抹太阳穴、人中,提神醒脑);安神助眠茶饮: 菊花茶、薄荷茶、酸枣仁茶等。
特殊人群更需注意: 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患有心血管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的人群,以及户外工作者,是“情绪中暑”的高危人群,更要做好防护和调节。
高温天,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如果发现家人、同事情绪异常暴躁或低落,主动关心,递上一杯水,提醒休息哦~
参考文献
[1] 气温变化影响人类心理健康[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
[2] 热浪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
(转自:漱玉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