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的榴莲基本进口自泰国等地,进口榴莲往往7分熟时便采摘,由于长途运输不可避免会导致进口榴莲会有一股味,这也是大家说榴莲‘臭’的原因。”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学生戴杰介绍道。
据戴杰介绍,今年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培育的首批国产榴莲将于7月底正式上市,“所有国产榴莲都是树上自然成熟,希望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榴莲独有的清香”。
海南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的同学们正在介绍国产树上自然成熟的榴莲。王心悦/摄毕业季来临,全国科技小院也进入丰收时间。6月30日,中国农业大学为科技小院筹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毕业典礼”,来自北京、河北、云南、海南、山西、内蒙古、湖南、广西、甘肃等全国各地21个科技小院的学生,从乡村回到母校,搭建农研成果大集,通过直播镜头向全网观众展示他们的50余种“毕业作品”。
在拼多多“千亿扶持”的补贴和流量加持下,科技小院学子们上架的国产树上熟榴莲、玉露香梨汁、妮娜皇后葡萄、富硒黑小麦粉、低升糖指数鲜食玉米等数十款农产品累计吸引全网3000万观众围观和拼购,其中,国产榴莲在开播前便吸引了网友们的关注和好奇,很快便供不应求。
科技小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首创,2009年首个科技小院在河北曲周建立,其旨在为小农户提供 “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 的科技服务。16年间,科技小院的整体规模发展到1800多个,覆盖全国乡村,其服务模式也实现了升级,从最初帮扶小农户,到助力脱贫攻坚,再到如今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力量。
谈及支持举办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的原因,拼多多相关负责人王鲁阳表示,“值此毕业季,我们希望能够用这样一种温情的方式,鼓励同学们继续前行。同时,拼多多也在站内搭建了科技小院专区,为大家创办线上毕业展,让全国消费者都能看见同学们三年耕耘的毕业成果。”
“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展示科研成果的直播,更是一场情感浓烈的告别。”中国农大资环学院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表示,作为科技小院教师代表,她有幸陪伴同学们走过三年驻村科研的时光,见证他们从青涩新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三农”人才。“在这场特别的毕业典礼上,我们不仅展示了榴莲、玉米、羊驼绒这些‘毕业作品’,也向社会展示了小院学子的担当与创造。”金可默说。
“吃海鲜”的国产榴莲、“生熟两吃”西红柿亮相
尽管是全球最大的榴莲消费市场,但受限于气候等原因,中国大部分榴莲主要进口自泰国、马来西亚等海外产区。近几年,随着国内种植技术的发展,进口榴莲在中国唱主角的局面正被逐渐扭转。
一般而言,榴莲嫁接苗从种植到结果约需5年,为科学地促进榴莲生长,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与海南优旗合作,依托地理优势,通过提炼新鲜深海鱼类,以鱼蛋白肥料促进了榴莲树的生长。
“对比试验表明,施用鱼蛋白肥料后,榴莲树生长发育明显加速,且果型更好,果肉更饱满,口感香甜软糯。我们目前也在剖析鱼蛋白促进榴莲生长的生物学机制,以推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施肥方案。”小院学生于天祥表示。
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的首批2000吨榴莲鲜果将于7月底上市。“尽管产量与国内的榴莲消费需求尚有较大差距,但我们有信心通过不断的技术探索,让国人都能吃上国产树上自然成熟的榴莲”。于天祥表示。
海南三亚大茅村科技小院的“毕业作品”——鲜食玉米、莲雾、百香果等热带特色农作物。王心悦/摄如果说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在探索将海外特产本土化,那么北京通州蔬菜科技小院和山西蒲县水果科技小院则是尝试放大当地产业优势,提升“土特产”的经济价值。
北京永乐店镇西槐庄村自明清时期便有种萝卜的传统,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当地出产的萝卜品质一般,再加上产品单一等原因,西槐庄村长期以来收入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强。2020年,北京通州蔬菜科技小院的学生进驻村中,通过选育、改种新品种,引入水肥一体化设备、病虫害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培育出的“冰淇淋萝卜”脆甜多汁,深受消费者喜爱,再次擦亮了西槐庄村的萝卜产业招牌。
据小院学生王雯欣介绍,从小院建设至今,西槐庄村村集体收入翻了4倍。为提升当地土地利用率,增加种植农户收入,小院还引进了西红柿、哈密瓜等作物进行矮化密植,“我们的西红柿甜度比普通品种高30%,可生熟两吃,且具备‘割茬迅速再生’特性,种植效益高。哈密瓜也进行精细管理,每株瓜藤仅保留一颗,确保果实充分吸收养分,我们的哈密瓜甜度则可达18度以上。”王雯欣表示。
北京延庆羊驼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带着羊驼绒被、羊驼文创参加毕业市集。王心悦/摄山西蒲县被子垣村地处北纬36度的黄金果品产出带,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但这里的果树常年遭受虫害,果子品质不佳,成了当地水果产业发展的难题。对此,山西蒲县水果科技小院的师生制定了一套“绿色”防治方案,采用诱虫灯诱捕、人工捕捉、施用生物制剂等技术进行综合治理,为果树生长打造了一个“零化肥农药”的生态环境。
据小院学生周鑫介绍,绿色综合治理技术让被子垣生态有机果园收获满满,果园生产的“蒲香红”苹果与“玉露香”梨在“寻找儿时好味道——全国水果口感大赛”中斩获金奖。
助力农研成果端上毕业晚宴 续写科技小院创业故事
在当日的农研成果大集展后,科技小院版的“中餐厅”空降中国农大校园。在拼多多的支持下,学校以各科技小院的成果为食材,精心准备了一场毕业晚宴:玉露鸭腿煲莲藕汤、果蔬斑节虾沙拉、黑椒蒜蓉牛肉法棍、干烧竹节虾、豉油罗马生菜咔啦虾、芝士焗榴莲、羊奶椰子布丁……好食谱与好食材相得益彰,精良的烹饪更为小院学子们的成果锦上添花。
在各地乡村驻扎的科技小院学生,回到中国农业大学,参加一场专属于他们的毕业晚宴。王心悦/摄每一道菜肴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故事。被羊驼吐口水,深夜捉虫做实验,做试验的榴莲被误摘……同学们的驻村经历比论文更动人。
在晚宴上,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的毕业生杨静分享了小院毕业后的创业历程,她大胆地放弃了稳定工作,回到科技小院,只为打通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杨静深知农产品销售面临的困境。“我们经过2年的努力将古生村油菜亩产值从1000元增加到5000元,但卖不出去,丰收也成了一种甜蜜的烦恼,要带着农民既要种得好,也要卖得好,成为了我返乡创业的初心。”杨静表示,在她创业的过程中,拼多多给予其很多支持,“数商兴农科技小院既提供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学习平台,也为我们搭建了产品销售渠道,让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杨静表示。
今年4月25日,由拼多多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这是全国首个聚焦“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目前,该科技小院已落地1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支持了7个农业高质量科研课题、协助20多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触网”。
杨静(左一)等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在毕业市集进行展示。王心悦/摄晚宴菜单中使用的法棍面包,就是河北曲周刘庄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带来的“毕业作品”——用中国小麦品种生产的强筋面粉。小小的面包背后,是打破优质麦进口垄断的长期探索,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要求。
2024年,曲周科技小院集群参与攻关“绿色吨半粮”目标,实现了增产、减排、节能的综合管理,粮食周年亩产达到1.52吨,较全县平均增产42%。该项行动的关键举措之一“绿色智能肥料”便是在拼多多支持下研发。2023年,拼多多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研究基金,其中200万元用于支持“绿色吨半粮”专用肥料的研发。
目前,刘庄科技小院博士研究生付山正在进行创新创业,希望延长国产优质麦的产业价值链。“现在我们国家自己产的面粉,也能做出口感和弹性非常好的面包,一点不输进口的小麦粉。希望我们的面包早日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反哺前端小麦的种植。”付山说。
在拼多多APP搜索“科技小院”,即可进入毕业季专区,解锁科技小院优质农产品。
就在一批科技小院毕业生带着泥土的气息走向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之际,又一批新生正踏上奔赴乡村的第一站。当前,来自多所高校的2025级研究生,正在云南大理、河北曲周、北京平谷等地,开启为期45天的科技小院新生入学实践教育。这是一场特殊的“入学礼”,也是一次深入“三农”一线的角色转换,旨在让新生在入学前就走进真实乡村生活,适应身份转变,感受农民冷暖,体悟乡村复杂。通过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同学们增强“三农”认同。
为促进农研成果交流,为小院学子提供切磋兴农本领、共享乡村产学研成果的舞台,自2021年起,拼多多连续支持全国科技小院大赛,仅两届科技小院大赛就带动约1500名农学研究生,传递乡村振兴的区域经验。第三届科技小院大赛已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选拔。
与此同时,拼多多依托“千亿扶持”计划,启动“多多好特产”专项,继续加码水果、海鲜、水产、蔬菜、特色深加工产品等品类的扶持力度,已先后深入江苏连云港、浙江温州、福建霞浦、四川成都、山西运城、甘肃环县、广东茂名等上百个农特产区,推动农牧产业增产、农民增收。
“如果说小院学子们是默默耕耘在中国乡村最深处的星星之火,我们则想成为吹旺这星火的东风,拼多多接下来将继续赋能农业生产、销售、运营的全产业链,继续携手小院师生,让中国乡村变得更好。”王鲁阳表示。
责任编辑:李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