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冯娜娜
民生银行日前举行2024年年度股东会会议,审议通过了17项议案,管理层回答了股东提问。总体来看,会议内容涵盖该行营收趋势、战略转型、零售规划、股东变化等。
持续转型:成效渐显
2025年一季度,民生银行营收368.13亿元,同比增加25.4亿元,增长7.41%;环比增加21.83亿元,增长6.3%。
“一季度营收增长的原因在于战略转型成效逐渐显现。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客户基础、业务基础、资产负债结构、风险管理体系、客户经营体系、运营体系等持续改善。”民生银行行长王晓永表示。
谈及后续营收趋势,王晓永直言,在低利率、低息差的大背景下,保持未来营收持续增长面临较大挑战。“一方面,随着战略转型持续落地,经营管理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需求增长还存在不确定性。”王晓永说,“我们将全力以赴巩固当前稳中有进的经营态势,坚持长期主义,深化战略执行,加强精细化管理,坚定不移促进收入稳定可持续增长。”
具体举措包括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客户经营体系、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通过战略持续落地和精细化管理,资产负债、业务结构也会持续优化。”王晓永表示。
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补充道:“过去几年,民生银行的经营理念、业务结构调整较大,压降了一些高收益高风险、短期不可持续的业务。代价就是收入、利润有一定下降,但正是因为这种调整,现在面临的压力相对小了一些。这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抓基础客户、基础业务、基础产品,致力成为更多个人客户、公司客户、机构客户的主银行。”
高迎欣表示,很多成效可能需要两三年甚至三到五年才会显现,民生银行将沿着既定方向久久为功,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民生银行净息差1.41%,同比提升3bp。“我们扎实推进战略转型,做大客群、丰富产品、优化服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些成效在净息差上逐渐显现。”民生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李彬介绍。
在零售金融方面,民生银行副行长张俊潼提到,2025年,该行将零售金融作为优先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战略业务持续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下半年,该行将陆续交付一批数字化建设成果,可为零售经营和客户服务带来新的动能。
推进改革:从“大”到“好”
“民生银行已是‘大银行’,未来的主要目标和方向是真正变成‘好银行’。”高迎欣提到民生银行在管理理念上的转变,“‘好’主要体现在质量上,是高质量发展在银行业的体现。‘高质量’就是在总体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优化结构、管控风险、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银行不能单纯追求短期规模、收入、利润,要有中长期发展理念,并在各种约束中找到平衡。比如,要把资本约束作为生命线,让规模增长服从内生资本补充,而非盲目扩风险资产。”高迎欣表示,该行在业务策略、文化传导、考核机制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此外,民生银行注重提升和改进内部组织架构、管理效能;注重人力资源专业化体系建设,让基层、青年员工更加适应市场竞争及自身发展。
股东调整:有进有出
近年来,民生银行重视与境内外投资者、专业分析师的沟通交流,以主动作为和不断努力获得市场信任。
“最近,民生银行获得原股东增持及新投资者进入,包括基金、保险、资管公司、民企等。”高迎欣说。
民生银行副行长黄红日介绍,截至2024年末,东方集团在该行的贷款余额为76.94亿元,同比减少19亿元,其主要担保抵押物为北京地区的土地且抵押率充足,相关诉讼正在进行。截至2025年5月31日,该行已向法院就东方集团5起案件提起诉讼,并完成相关财产保全,预测损失金额较小。
黄红日提到,根据股东名册,泛海已不再是民生银行股东。截至2024年末,泛海在该行的贷款余额为184.84亿元,其主要担保物为武汉地区的土地。从2023年1月起,该行对泛海旗下几家公司主体提起诉讼。整体看,抵押率比较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