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9:20,一列地铁1号线列车驶过黎明广场站,一路向东。市民热切期盼的1号线东延线正式开通运营,首趟车爆满。向东延长10座车站之后,沈阳地铁1号线长度将增至44公里、沈阳地铁运营总里程达204公里。
东延线首班车 满满的都是人
6月30日不到9时,黎明广场站内已经聚集了许多准备率先体验地铁1号线东延线的乘客。9时刚过,乘客陆陆续续进入刚刚开放的新惠街站,收到了地铁工作人员现场发放的集章卡,作为东延线开通的首日礼,乘客可以在每一站站内盖章留念。
9:20,一列满载着乘客的地铁列车向东驶去,车厢里的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期盼已久的东延线,终于开通了”“以后去植物园可方便了”“还是地铁好,又快又凉快”……
的确,1号线东延线途经大东区、沈河区、浑南区三个行政区,经过和睦路、新立堡、马官桥、前陵堡等多个大型居民区和沈阳农业大学,更串联起东陵公园、植物园、鸟岛、大型商业街区等文旅地标,不仅让城市的地铁线网向东延伸,更在沈城东部构建起文旅融合、都市圈区域联动的格局。依托于地面交通接驳,沈抚新城至沈阳中心区域的时间成本压缩至1小时左右,实现了沈阳与抚顺、沈抚示范区的交通网络深度融合。
植物园站内也有“百合塔”
当列车驶入植物园站,乘客下车之后开始感叹:“车站里竟然也有百合塔!”在站台层的立柱上,绿色背景的百合塔只是“前菜”,当搭乘扶梯上升至站厅层,两个更为高大的绿色“百合塔”让人不禁驻足拍照。植物园站A出入口站外,还开设了“站站市集”,既有创意手作、特色美食,还有各种趣味互动。
此前报道过的东陵公园站,也是特色车站之一。东延线开通期间,沈阳地铁在东延线和1号线列车上布设了多处文旅主题宣传。比如,有4座车站的墙面上,新设置了“文旅1脉”打卡线路图,东陵公园站还布置了“文旅剪影”主题墙,此外,还有6列文旅主题列车、开通主题打卡墙、互动打卡装置。
“文旅1脉” 更绿更自然
不仅在特色车站,大多数东延线车站站台内,都铺陈了许多清新的绿色元素。作为一条独具特色的地铁“文旅走廊”,1号线东延线延伸的不只是轨道的里程,更是城市的诗意。
据介绍,1号线东延线是沈阳首条长距离穿越上部富水软弱砂层、下覆风化花岗岩地层的地铁线路,满堂停车场也是沈阳地铁首座选址位于丘陵地貌的场段。1号线东延线工程多项技术采用自主创新的国产化应用。承担1号线东延线4标段一站两区间施工任务的中铁三局在施工建设时,就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交叉作业多、施工协调难度大等困难,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盾构掘进上软下硬地层,基坑开挖富水层层间滞水等不利地形时难度最大,参建单位自主研发复合地层地铁盾构穿越(切削)桩基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为东延线顺利通车提供了保障,也为行业内地铁施工提供了新的经验。
注意!东端终点有两个
值得注意的是,沈阳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后,将首次采用“大小交路”套跑运营模式。所谓“大小交路”就是在同一条线路中,存在两种不同长度的列车运行路线。东延线大交路运行区间为“十三号街站”至“双马站”;小交路运行区间为“十三号街站”至“东大营街站”。两种交路列车将按照1:1的比例交替开行。
记者在1号线东延线站内发现,“大小交路”的终点可以通过信息屏的终点位置查看,信息屏上也依然会显示车辆到站时间等信息。东延线开通后,工作日早高峰小交路范围(十三号街站至东大营街站)最小车隔3分;非小交路范围(东大营街站至双马站)最小车隔6分。工作日晚高峰小交路范围(十三号街站至东大营街站)最小车隔4分;非小交路范围(东大营街站至双马站)最小车隔8分。
1号线东延线通车运营后,沈阳地铁还将继续加快推进3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9号线二期、10号线(张沙布-丁香街)等在建工程,持续刷新建设“进度条”。
本报记者 张阿春 文并摄
下一篇:“矩阵服务”全链条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