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区西坞街道党建引领“金溪五村”片区组团发展。
抓落实就是抓创新,抓基础就是抓未来。
对于一座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城市来说,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党组织都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鲜红旗帜和坚强堡垒,需要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发挥不可替代的先锋模范作用。
眼下,我市的基层党建工作正以“实干强基、实绩争先”为目标,一以贯之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以实际行动将学习教育的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强村又富民绘就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将破旧平房改造成精品民宿,加速引进优质的特色咖啡厅和农家乐,立体打造“住云端、赏日出、走古道”的村庄特色IP……
短短几年间,奉化区溪口镇东山村旧貌换新颜,成了本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村”。2024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88万元,实现同比增长43.6%。
“如果没有党建联建的牵引,没有国企、高校、职能部门陆续加入这个‘朋友圈’,东山村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回乡创业、担任乡村CEO的徐小风对此感慨万千。
余姚市大横坎头片区深化党建联建示范带动四明山革命老区联片发展。广袤乡村,大有可为;组织起来,大有可为。驱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加速蝶变,离不开党组织的定向领航,离不开各类组织聚力攻坚。
近年来,我市各地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坚持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以组织振兴牵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紧扣“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推广健全党建联建、共富工坊等好机制好做法,发挥组织优势、聚力攻坚突破,持续做实“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
余姚梁弄镇大横坎头片区投入6000余万元,实施田园综合体、梁让大溪生态化改造提升、小火车游线周边景观提升等工程,实现片区颜值和品质同步跃升;
象山县环蟹钳港茅洋片区,以特色乡村体验为核心,培育农业休闲、乡村度假、文化创意、精品民宿、田园综合体等业态项目23个,民宿达到128家……
据统计,我市已培育各类乡村片区40个,涉及218个村,占建制村总数的10%以上。这些乡村片区,因地制宜加快探索跨层级、跨领域、跨区域党建联建,并在加强资源统筹链接上下足功夫,为一度发展无措、后劲不足的小乡村带来了新活力、新机遇。
在此基础上,按照“抓人、促事、建机制”的总体思路,深化实施“青创客入乡扎根”、组织振兴牵引乡村全面振兴等一系列计划。目前我市已有358名“青创客”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40人已任村书记;已有183个国企联村项目形成合作意向,形成了各方资源向农村汇聚、各类人才向基层集聚的良好格局。
打开新思路,创造新模式,开辟新赛道,绽放新火花。在各地关于乡村振兴的故事中,党建引领是贯穿始终的那根红线,一头串起政策保障、优质资源,一头连着市场需求、长效机制。
江丰电子党员队伍在智能化靶材研发中攻坚克难。经过几年的深耕,“共富工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片。以党建为引领,市、县联动推进工坊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建设。今年以来,落地运营13家“共富工坊”旗舰店,推出“农指甄选”品牌,上架710多个品类工坊产品,链接420多个村(社区),销售额达700万元以上。
市委组织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全市1084家“共富工坊”正按照“一套规范体系、一个直营网络、一项调度机制”的模式,迭代升级、提质增效,通过市场化销售、品牌化经营,实现让更多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的“共赢”。
向新向未来激活产业发展澎湃动能
授权20项发明专利;参与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获2024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制(修)订5项显微镜领域的国家标准,参与制定我国首项显微镜领域的国际标准……
翻开市优秀共产党员、宁波永新光学公司党委委员崔志英的工作履历,映入眼帘的是一长串技术研发成果。近3年来,他带领团队累计实现销售额7.1亿元,实现利润2.85亿元,促成共聚焦显微镜市场占有率从0到4.6%的突破。
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作为制造大市、经济大市、外贸大市,宁波数以千万计的市场经营主体都把党建作为推动创新发展的红色引擎。
“在去年产业链党建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的拓面升级,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推动资源聚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作用融在链上,聚力打响‘党建聚链、产业向新’的品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通过发挥省级“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推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协同攻克技术专利500余项,实现芯片环切设备100%国产化;
镇海区绿色石化是省“三链”党建直接指导联系点。当地探索将需要处理的危废品转化为下游企业生产材料,实现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每年减少20万吨废碱液排放……
依托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市“361”现代化产业体系,迭代构建涵盖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产业集群的“7+10+X”“三链”党建新布局,并实现全市产业集群“三链”党建7个核心区全覆盖、10个协同区基本覆盖。
“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今年以来,组织部门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采取上下游联建、产学研共建、指导员帮建等方式,着力构建覆盖广泛、整体联动、融合发展的“三链”组织体系,沿着产业链条新建党组织272个,推动党员就近就便参加学习教育。
抓组织建设,更要注重实际作用发挥。我市统筹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今年6月开展“甬心助企·一起益企”活动,组建“红领企服”等12个团队,上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解决发展难题4300余个。
海曙区万安社区党员践行“一人一岗”志愿服务承诺。
可感更可及铸牢基层善治坚实底座
唯有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推进高效能治理,才能保障高质量发展向上突破、向纵深推进。
今年5月开始,江北区孔浦街道北站社区党总支启动“商居联建·和融共治”项目,组建“党员网格长+商户协管员+居民观察员”队伍,创新“网格巡查—社区研判—街道兜底”三级响应机制,动态对接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处理占道经营、环境整治等诉求200余件,办结率98%,为区域企业商户生产经营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基层社会治理,最怕网格不细、人手不足、作风不严、工作不实。去年以来,我市聚焦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制定实施7方面27条举措,通过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力量下沉赋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务实举措,形成基层治理“马壮车轻”模式。
如何从体制上做到“减负不减为”?2024年,为了更好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我市率先系统梳理街道(镇乡)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哪些事该做?哪些事配合做?哪些事上级部门做?厘清责任清单后,各类事项一目了然。
如何更好发挥“家门口”党群服务中心的作用?结合专业化服务集成供给改革省级试点,我市各地紧贴老年助餐、托幼托育、助残关爱等“一老一小”高频需求,健全“引、育、管、用”专业服务力量闭环机制,推动构建社会化、可持续的专业服务供给体系。
在宁海,推行10年的“党群同心圆”项目,早已成为全县党员参与志愿服务、认领群众“微心愿”的有效载体。“微心愿和服务项目一经发布就被大家‘秒光’,可以说是群众诉求一呼百应。”宁海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确实,在基层治理的宏大叙事中,没有人是旁观者,也没有人可以只坐观众席。
海曙区退休党员田庆元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29年前写在全区街居党员问卷调查中的愿望,拉开了宁波党员“一人一岗”的序幕,激励着一批批党员干部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一分子。
目前,全市正按照“因需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原则,设置常设岗、应急岗两大类,兼职网格员、居业物共治、平安文明管理、应急处突等9小项统一岗位目录,帮助更多党员发挥专长、有效履职。
以党员身份为荣耀,在示范建功中闪耀。从机关单位到城市乡村,从学校企业到班组车间,每一个奋进的身影、每一项创新突破、每一次暖心帮扶,都是党建助力发展、促进和谐的生动缩影。新征程上,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正以时不我待的实干精神和奋进姿态,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共同书写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篇章,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汇聚磅礴力量。
甬派客户端宁波日报记者黄合 通讯员勇祖轩 图片由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