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陈久菊
连日来,榕江、从江、三都、雷山等地被洪水肆虐。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搏斗中,从党员干部的冲锋陷阵到普通群众的守望相助,从“苏超”到“村超”的隔空鼓劲,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式团结具象化。
连续奋战72小时,双脚被泡得发白起皱;组成“人链”,将被困老人背到安全地带;把村食堂变成“抗洪厨房”,平均每天送出6000多份餐食……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在一起,构筑成了抗洪救灾的坚固堤坝。
“救援人员容易饿肚子,别打一点点,把饭压实”——打饭大姐这句朴实的话语里,藏着真挚关爱。在物资接收点,一位爱心人士捐出10635元,登记时只留下“小小草”的名字。不少村民送来辣椒、茄子、香葱等蔬菜,大家“一起做”攥指成拳,从而守护“一座城”、实现“一起赢”。
抵抗灾害的力量更是来自各地。新疆大哥跨越4000公里为灾区送来牛肉;凯里市一家酒店免费提供20多间客房安置滞留人员;京东物流首批救援物资在灾后24小时内就抵达灾区;众多因“村超”与榕江结缘的知名球星和球迷纷纷表达关切支援。
我们不仅看到跨越区域的互助团结,还看到制度优势成为抗洪救灾的制胜密码。从中央到地方的高效组织、党员干部的冲锋陷阵、群众的守望相助、社会力量的八方驰援,汇聚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
上一篇:陈詟已任南航集团副总经理
下一篇:碳板跑鞋可能影响孩子足部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