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空间形态改造,还应包括产业迭代升级。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注重闲置资产盘活、生产经营激活、优势产业聚合,为新兴产业腾挪发展空间。
城市更新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长期主题。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更新的重点任务、实施机制、保障条件等重要内容。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既要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又要赓续城市文脉,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实现这些目标,促进城市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是必要举措。
之所以重视新旧动能转换,是因为其深刻影响着城市变迁与发展。一些世界著名城市曾辉煌一时,后来却出现各种“贫民窟”“铁锈带”,主要原因就是城市更新出了问题。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城市更新主要依靠人口涌入、资本投入等资源性因素推动。这种方式确实令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升级,资源性因素持续注入难度变大,城市更新亟需寻找新动能。这种新动能不再拘泥于“旧改”“棚改”“老旧小区改造”等具体工作层面,而是着眼于城市空间、功能、品质等全方位的结构重塑与过程优化,跳出粗放式发展的路径依赖,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发展能级。
在城市更新中,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首要之举在于完善市场投入机制。大多数的城市更新项目投资额较大,单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须建立多元化、多层级资金投入机制。要围绕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城市更新投融资模式,鼓励产权所有人自主更新,支持企业盘活闲置低效存量资产,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吸引社会资本、社区、居民等各方面积极参与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具有强烈的公共利益属性。因此,在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也要承担起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主体责任,处理好国土规划、城市战略的协同关系,既为城市发展指明方向、划清底线,又充分授权、支持保障,实现责权利统一。还要鼓励城市群、城市圈政府之间横向合作,发挥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特别是要持续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稳步有序制定计划、部署落实一系列城市更新重点工程,专门设立城市更新专项,支持城市更新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城市危旧住房、老旧街区(厂区)转型提质等短期内难以盈利但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
金融政策是城市更新风险收益平衡的“调节阀”,也是引导资源流向城市更新、让不动产流动起来的“助推器”。金融机构积极介入能有效拓宽融资渠道,为城市更新注入强劲动力。因此,要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满足城市更新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鼓励银行开发城市更新专项金融产品,如城市更新专项债券、特定金融信托产品等。鼓励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通过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物权投资等方式,积极为城市更新行动提供丰富多样、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满足不同的金融需求。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空间形态改造,还应包括产业迭代升级。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注重闲置资产盘活、生产经营激活、优势产业聚合,对传统产业空间改造升级,为新兴产业腾挪发展空间。例如,将老旧商业区升级为现代化中央商务区,配备高端写字楼、智能化商业设施,吸引金融、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集聚。通过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人工智能小镇等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带动本地企业产业链条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改变城市面貌。
城市更新改造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居民应是城市更新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也是各种城市“微改造”成功的关键主体。要举办社情民意日活动,通过居民商户座谈会等基层协商议事平台,让居民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全过程参与城市更新项目决策。鼓励城市街区商家自主设计店面、自发改造,实现沿街商业用房自主更新,以丰富的市民经济业态统筹民生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全新载体,让城市街区商业不断焕发活力。
上一篇:遴选300名优秀学生
下一篇: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