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河沟是争取上级资金改善成的生态渠,老百姓直夸水干净。”“这里是利用河塘、撂荒地等闲置资源建设的农产品种养基地,一年村集体收入就增加20万元。”“崔庄组环境本来脏乱差,现在一改善已经成了‘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年轻人来了这里争着拍照打卡!”……谈及村里的变化,扬州产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槐泗镇许巷村“第一书记”宋林云和当地的村干部、村民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以前的许巷村面临着“产业项目看不到、人员工资发不起、农村人才留不住”的“三不困境”,被列入经济薄弱村整改后,邗江区与槐泗镇两级政府形成联动,从村级发展“最薄弱点在哪里,书记挂联到哪里”入手,以抓党建促增收“领航计划”为线,连续六年引入2名市派第一书记派驻许巷村,通过带思路、带项目、带资金,以“第一书记”为点,串联起扬州产发集团、市交通运输局、区政府办等市区两级国企、部门的资源合力。
2023年,宋林云接过第一书记“接力棒”后,来到许巷村。面对村里种粮大户“缺品牌、缺渠道,缺技术、缺指导”的困惑,宋林云成为了许巷农产品拓宽增收的“牵线人”。在他的推动下,许巷村党总支与产发集团党委联建攻坚,通过组织生活共过、发展难题共解,于内召开10余次村情恳谈会、工作推进会,确立了“烟花三月下扬州 酒浓饭香在许巷”的联建品牌;于外聘用来自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瘦西湖景区等单位的3位专家为村“乡村振兴文化顾问”,与邗江联合村镇银行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帮助村集体销售许巷农产品获利20万元。由市农业农村局和产发集团“输血”150万元建设的50余亩村集体标准温室大棚建成,种植的草莓、番茄等特色蔬果,成为了富集体、富村民的“金果果”。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许巷村弱就弱在产业上。”2024年,在一次村情发展碰头会上,3位村“乡村振兴文化顾问”为许巷发展“会诊”后点了问题。很快,在市区两级的合力推动下,槐泗镇积极整合资源,助力许巷村大力推进农文旅片区建设,推出“乡遇田园”文旅研学路线,产发集团投资近百万元打造思园民宿,将研学“流量”变成发展“留量”。
组团投资邗江汽车智造产业园人才公寓项目增收25万元,实施“渔光互补”项目带动20名村民就业、增收40万元……如今,在村企共建中,产发集团真金白银投入让许巷村资产“挺直了腰杆”,实现了从经济薄弱村到村组集体年经营性收入突破620万元的“领头羊”的逆袭。
除此之外,产发集团还以许巷村为桥梁,积极参与到槐泗镇“新农村、新城市、新产业”建设当中,牵头引进的微焓热能项目一年时间开票就达到规上工业企业标准,投资300万元购置的600平方米人才社区门面房已全部出租运营,给村里带来纯租金收入每年达25万元,真正实现了“企—镇—村”三级联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业深度融合,形成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进”的驱动合力。
为了让更多类似许巷村的经济薄弱村脱帽,邗江区从“一村一策”发展需求入手,形成国企、机关部门等“资源清单”,构建区领导、国企、区级机关部门与村结对“三挂三带三解”新模式,明确区四套班子成员、区级部门、国有企业与64个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村结对,近两年下派市区29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打造邗江区农业产业研究院、“十百千万”工程指导中心等载体,整合各部门涉农相关政策资源,村集体领办、创办项目160余个。2024年,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7988.41万元,增长10%。
王明君 王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