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儿科医生“上岗” 人机协作开启儿童医疗变革
创始人
2025-02-17 07:45:51
0

□唐传艳

2月13日,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一位专家型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与13位儿科专家共同完成了一场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记者从北京儿童医院了解到,这是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有望辅助疑难罕见病诊疗,为儿科医疗服务带来新变革。(2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我国儿科医生仍然比较短缺的背景下,AI儿科医生的“上岗”无异于雪中送炭。2019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当时我国每千名儿童仅有0.63名儿科医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尽管近年来儿科医生数量逐年增加,但儿科“医生荒”仍较普遍。儿科医生短缺还存在明显的地域失衡,中西部省份和基层儿科医生缺口更大。AI医生可以成为医疗资源的“倍增器”,这个“倍增器”更应该聚焦儿童医疗资源。

AI儿科医生可快速完成病史采集、症状初筛等基础工作,可使医生日均接诊效率提升。AI辅助系统将医生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提升儿童诊疗服务水平,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等,从多层面惠及患儿。

AI儿科医生还可以发挥出其他一些独特作用。比如,这次“上岗”的AI儿科医生的一个核心任务是辅助疑难罕见病诊疗。罕见病诊断难度大,有时需辗转多家医院才能确诊,导致一些患儿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AI系统通过跨模态数据整合,能突破人类医生的记忆局限,将诊断时间明显缩短。在基层医疗场景中,AI的标准化诊断流程可有效弥补经验不足,进而大幅降低儿童疾病的误诊率,针对基层儿童,更能发挥“数字守门人”作用。

也要看到,AI医疗技术也有局限性。当前AI系统的决策依赖于历史数据,面对全新病种或非典型症状时可能失效。更深层的挑战在于数据偏差风险,若训练数据过度依赖某地域或某医院病例,可能导致诊断建议的群体适用性下降。在发展儿科AI医疗技术时,应该建立动态更新机制,避免陷入“算法偏见”陷阱。

医学是一门带有人文关怀的科学,医疗要带有人的情感,患儿家长普遍重视医生的共情能力。AI可以计算概率,但无法替代医生对患儿情感需求的体察。因此,AI应该仅提供诊断建议,最终决策必须由医生签字确认,不能喧宾夺主,如此才能守牢医疗技术的伦理红线,让儿童医疗不失温情与温度。还有必要出台约束性条款,避免一些医疗机构过度依赖或盲目相信AI儿科医生。

这场医疗变革不是冰冷的机器取代,而是温暖的技术赋能。只要确保正确地开发与运用,AI儿科医生势必发挥出强大的补短板作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东研讨推进大湾区市场监管领域... 转自:中国质量报本报讯 (记者王 越)近日,由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指导,广东省市场监管学会、广东省市场监...
部分乡镇气温将超45℃ 新疆吐... 新疆吐鲁番市气象台7月18日10时28分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18日至20日,高昌区、托克逊...
烟火气+文艺范+松驰感!年轻人...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夜幕降临,当白日的燥热渐渐消退,京城夜间的活力开始悄然绽放:夜市里升腾的烟火气、...
青啤优活饮用水官宣张艺兴为品牌...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2025年7月16日,青岛啤酒健康饮品正式官宣,全能艺人张艺兴成为旗下水饮品...
国产创新力量闪耀国际舞台!艾可... (来源:前沿生物药业)转自:前沿生物药业7月13日,第13届国际艾滋病学会HIV科学会议(IA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