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快手的新老铁
创始人
2025-11-21 20:45:56

北京时间11月19日,快手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快手第三季度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14.2%;非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计量,调整后的净利润49.86亿元,同比增长26.3%。

用户数据方面,快手应用的平均日活跃用户数4.16亿,同比增长2.1%;平均月活跃用户数7.31亿,同比增长2.4%。

几乎所有的平台,走入成熟阶段后,都会经历逻辑的变轨,前半程向外扩张,后半程向内沉降。

快手似乎也是如此,用户盘子在高位缓慢爬坡,收入和利润增长却稳在了双位数水平,可以看出,快手故事的重心已明显从横向的规模叙事,向纵向的价值叙事倾斜。

比如快手曾一度高举本地生活的旗帜,以战养战,但随着战局日趋复杂,竞争高地重回线下履约、供给,快手亦选择点到为止。

前段时间的组织调整中,快手将本地生活事业部与线索广告业务整合为生活服务事业部,由刘逍负责,向高级副总裁王剑伟汇报;原负责人笑古,则以公司顾问的角色退居二线。

这不必然等同于收缩打法,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逻辑的变化,即用更可控的资源配置去换更确定的回报。

也正因为外部的确定性在减少,快手需要把内部的确定性推到台前。当一切都向AI靠拢,固然有诸多故事可讲,只是,AI似乎并不是“无限游戏”。

AI盖过老铁

当下,诸多玩家向AI靠拢,甚至迫不及待把自己定义成“AI 公司”,但切开主干,多数玩家的横截面里,仍只是被放大的叙事色彩,故事性大于落地性。

程一笑今年早些时候曾判断——科技行业的竞争,关键就在于谁能够把AI技术和具体应用场景结合得更好。快手能否将AI质地打磨得更加扎实,自然也就成了检验其演进方向的重要标尺。

纵观快手这季财报,AI几乎贯穿了其内容、商业,甚至组织等维度。以占据营收半壁江山的线上营销服务为例,财报显示,其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4%。

而在国内市场中,这项业务约4%–5%的增量,直接来自生成式推荐大模型OneRec与生成式强化学习出价模型G4RL的介入。而AI对审核、客服等领域的理解提升,亦会不断占据原本依赖人的位置,降低运营成本。

对快手而言,相比拥有一个新叙事,其或许更渴望一个新骨架。只是,用AI去提效降本,在行业里已是基本功,亦无太多想象力。而如何让骨架真正长成,才是快手接下来要面对的难卷。

在此方面,可灵AI自然被快手寄予厚望。甚至可以说,快手过去两年间,之所以能与AI赛道牢牢绑定,支撑点亦非前述的降本提效的常规应用,而是更为“性感”的可灵AI。

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可灵AI收入突破人民币3亿元。

以全年十亿元出头的收入估算,可灵AI在快手千亿规模的营收盘子里,财务权重极小,但技术、叙事权重极大——其撑起的是“方向性”的价值,而非当期营收。

在视频大模型语境里,可灵AI常被拿来与Sora2、Veo3以及字节的即梦AI等产品并列。

自家产品卷入头部竞争,既是对快手技术力的证明,也意味着其将长期背负,外界不断施加的压力。而这,自然也迫使快手,不得不在算力和训练以及AI人才方面,继续一掷千金。

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快手研发投入为人民币36.5亿元,同比增长17.7%,主要由于AI相关投入与人才储备增加。

只是,这似乎并不能挡住变化的到来。

OpenAI推出Sora2后,Sora App火遍全球,外界甚至开始讨论它是否隐约具备了成为下一代社交网络的潜能。这一幕,让长期盘踞短视频光明顶的抖音与快手,都捏了一把冷汗——如果内容生产方式被重新定义,那么其赖以存在的供给侧逻辑或许也会被迫重构。

面对潜在的威胁,快手似乎无意与之硬碰硬。

Sora的路线,是先在消费级侧把“任何人都能拍片”这件事做得足够爽,再往专业侧渗透;而可灵AI则是反着来。

财报电话会上,程一笑指出,可灵AI现阶段的核心目标,是聚焦“AI影视创作场景”——颇有一丝掉转船头,避其锋芒的色彩。据悉,可灵AI 2.5 Turbo模型发布后,视频生成成本优化约三成,且已在广告、电商、影视等专业场景落地。

专业创作者先行、C端后行,是和Sora不太一样的一条路。Sora追求的是“生成力”本身,是从模型出发,向应用外溢,快手则更重视确定性,先为专业创作者凿开一条路,将AI融进现有商业闭环,再探索其他落地的可能。

不论模型差距几何,AI观本身就已不同——一个在创造新世界,一个在改造旧世界。

AI漫剧,快手的阳谋

当AI触及内容生产本身时,自然会改写某些品类的轨迹。

最近一年,动得最快的,似乎是漫剧。AI的介入,让这一赛道突然提速,而快手亦试图用可灵去罩住这一火山口。

正如程一笑在电话会上指出:“随着AI技术的深度赋能,‘漫剧’迎来了高速发展。我们抓住这一机遇,并通过可灵AI深度参与漫剧的上游内容制作。”

沿着这条路,快手亦于9月推出相关扶植计划,把漫剧与可灵AI绑在一起,单项目最高 1000 万灵感值、1 亿级流量入口、算力成本全额覆盖。

漫剧的诸多逻辑,与狂奔不止的短剧高度相似,但二者与AI的“亲和度”,却有着明显的分野——皆以剧本为骨,而变量则是“人”。

一部短剧,不论剧本再扎实、绑定了某个大IP,最终呈现仍需服化道、分镜,以及演员本身,去把场景、情绪撑起来。

而赛道步入下半场后,不少短剧粉甚至从“追剧”转向了“追人”、“磕CP”——内容的价值,开始从剧集本身,迁移了一部分到演员身上。这或许亦是红果此前推出演员分账制的一重原因。

让AI生成一张脸、一段视频容易,但却很难接管诸如饱含情绪的眼神、嘴角的抽动等,由演技撑起的微表情、肢体动作。也因如此,过往的AI,同短剧的兼容度并不算高,更多停留在辅助剧本创作、降低特效成本等方面。

AI不擅长的部分,漫剧本来就不需要;AI擅长的部分,漫剧又恰好高度依赖。内容越“去人”,越利于 AI 渗透,而漫剧是一种“去人化之后仍能成立”的表达形式。

漫剧则恰好反过来,其直接将“人”从内容价值链里剥离——微表情、演员本身等AI不擅长、难以承接的部分,漫剧本来就不需要;而AI擅长的提效,却是漫剧产出的刚需。

以AI转绘为例,借助AI,玩家们可将大量存量真人短剧,转译为二次元形式。据悉,现阶段,只需三五个人,一个月便能产出一部AI漫剧。如此效率,已然颠覆了动画行业以往几十人团队、数月打磨一部作品的行业认知。

这亦是为什么AI在短剧里永远是“协同”,在漫剧里却可以成为“主导”的原因所在。

但这并不意味着,AI漫剧就将由此扶摇直上。

作为一个早已诞生的产物,漫剧直到2025年才爆发,显然并非用户突然爱上漫剧了,而是由效率革命之下,供给端的溢出所驱动。

问题在于,上游的雨水突然丰沛,但下游的河道有没有随之变宽?

回顾短剧的爆发故事,娱乐选择匮乏的中老年群体,承担了相当关键的角色。而现阶段,AI漫剧的核心消费人群,是以年轻男性为主的泛二次元用户。

相比之下,后者娱乐供给已极其饱和。番剧、游戏、直播、小说等常见媒介,瓜分着有限的娱乐时间,加之二次元内容、社交本身的密集,漫剧想要那个顺理成章的选择,或许仍需将场景切得更碎一些。

换言之,AI漫剧作为现阶段AI与视频内容的最好的融合点,固然会存在、会增长,但想要复刻短剧前辈的路,仍需更多时间。

但话说回来,当生产端仍将“无限扩张”,而消费端没有跟上,便可能在投流侧爆发激烈的厮杀。现阶段,一众人马摇旗呐喊,冲向AI漫剧赛道,不论结局如何,快手都喜闻乐见——再往火堆里添点油,亦是不错的选择。

冰川消融的加速,往往由内部开始。纵使整体外形还未明显缩小,但融化的水,或许亦已在内部形成暗渠——一旦暗渠贯通,冰体便将迅速瓦解。

冰川如此,叙事亦然,裂隙的累积,最终往往会集中显形。西贝、始祖鸟、以及“雷布斯”,或多或少都有感知。

当下的AI赛道,固然火热,却也不乏“暗渠”。

比如近日就有传言称,某找房平台正收缩AI业务,其中曾试图证明“AI能改写行业底层逻辑”的团队,最终发现连最基础的经纪人都替代不了。而宏观视角,即便是凌驾在AI产业链之上的英伟达,亦盖不住“鬼故事”。

而这,也算是给当下紧抱 AI 叙事的玩家们提了个醒。

对快手而言,AI对现有商业模式的介入,无疑是正向的,但从长期来看,其收益、成本优化曲线是否会无限往上,则值得审视。

AI固然是引擎,但恒久来看,组织、生态、用户,或许才是车身。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容大感光:泰国子公司暂未运营,... 投资者提问:请问董秘,公司泰国分公司是否有生产经营光刻胶业务,订单情况是否饱和?谢谢。董秘回答(容大...
先锋新材:回应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一带一路倡议下,公司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基建类膜材料订单是否持续落地?针...
海南发展:将把握战略机遇推动业... 投资者提问:请问董秘,实控人海南省国资委、控股股东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是否已经或正在按照国家指示的...
两架美军机在南海坠毁,最新进展... 据美国媒体11月20日报道,在美国海军两架军机于10月26日在南海海域相继坠毁近一个月后,美海军表示...
立方制药(003020.SZ)... 立方制药(003020.SZ)发布公告,近日,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