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孙永会 图 豆包AI
想找一份攻略却困于信息的“海洋”;写作时,面对众多的参考资料不知如何筛选,亦对没有灵感感到头疼……
时下,AI正在改写浏览器的定位:数年前,浏览器更多扮演的是内容平台角色,推送资讯、聚合服务,但使用者逃不过“信息搬运工”的角色,需要自行整理和筛选内容。但当浏览器融入AI后,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网页访问工具,更是集搜索、创作、办公、学习于一体的智能助手。
前不久,QQ浏览器电脑端新版本上线,推出“AI+”小窗的功能,比如当使用者打开视频页面时,会自动推荐“视频总结”功能;浏览长篇文章时,会优先提示“网页总结”功能。
浏览器的AI功能真的好用吗?《IT时报》记者选择手机版的夸克和QQ浏览器,在学习、办公和出行等高频场景展开测试,看看AI 是否已把浏览器从“能用”变到“好用”。不过从结果看,这场进化刚刚进入“直立行走”阶段。
场景一:写命题作文
打开夸克的第一感受就是整合度高,进入后即可看到AI的关联功能:在生成创作方面,有AI写作、海报制作、AI改图和AI特效等功能;QQ浏览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以QBot智能体为核心,在首页中进入专属界面。
“星辰点点,月光流转,跨过了时间,照在了橱柜的罐子上。”近日,湖南娄底一名初三学生的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引发关注和讨论。他以“罐子”为桥梁,朴素的文字里,藏着对奶奶最诚挚的思念。如果把这半命题作文交给AI,它能写出怎样的文章?
《IT时报》记者设置了相同的提示词:我是一名中学生,要写一篇命题作文——藏在XX里的爱,写一篇原创文章,要情感真挚,不可以模仿网络上其他人的作品,字数600~800字。
从结果来看,夸克和QQ“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毛线针,前者的标题为《藏在毛线针里的爱》,后者则是《藏在针脚里的爱》,皆瞄准了奶奶为其钩织毛衣的行为。
不同的是,在生成结果之后,QQ会从情感转折、细节和首尾呼应等结构方面梳理写作思路,夸克则需要自己输入点评需求,页面才会显示评价。
整体来看,二者的文字描述皆比较形象生动,亦具有画面感。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是AI的手法,一方面是会重复用词,比如多次出现了“厚实温暖的衣裳”“厚实的毛衣”等表达,同时部分句子的结构也比较类似,看多了会感到疲乏;另一方面,生动华丽的形容辞藻过多,毕竟,AI无法真正替代人类的真情实感,往往白描式的写法更能触动人心;再者是情景描述缺乏合理性。比如夸克生成的作文里有这样一句话:“那毛线针来回穿梭的声音,轻柔而规律,像一首低吟的摇篮曲……”事实上,钩织时的声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刻意地描述“声音像摇篮曲”,似乎不合常理。
在《IT时报》记者看来,AI更擅长“写作模板”,发挥工具式的作用,由于出稿迅速,且可以根据设置词更改内容,因此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思路,启发灵感,但并不建议直接引用。
场景二:拍照翻译
除了学习之外,AI在办公领域亦有较深的运用。
在夸克内,其可以满足拍证件照、扫描文档、修改PDF内容、翻译等需求;在学习教育方面,可以拍照搜题、批改作业等。
在QQ 浏览器内,点击相机标识,即可进入相关页面,既有识生字、照片修复功能,又有翻译、作业拍照答疑等功能,且每个功能下面皆有细分设置,比如在翻译板块,其可以点词翻译、涂抹翻译、拍照导词等。
以拍照翻译为例,《IT时报》记者分别用这两个软件对准了泰戈尔诗集《生如夏花》的标题,QQ浏览器和夸克皆直译为《Life is like summer flowers》,官方提供的翻译表达是《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由此可见,AI翻译的确能提高效率,但务必要交叉对比,择优选择最贴切的结果。
场景三:制定生活攻略
“从上海出发,我11月底要去大兴安岭旅游,制定一份生活攻略。”《IT时报》记者体验的第三类场景是生活服务,当向两个浏览器的AI如此提问后,两者给出了不一样的建议。
“11月底的大兴安岭,是极寒与极美并存的秘境。从上海出发,建议飞机+包车组合,重点体验原始村寨、森林雾凇等。”两个浏览器的AI都有点像“暖男”,从行前须知、交通安排、推荐行程、美食推荐、必备物品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比而言,QQ浏览器更为细致。比如,在健康与安全提示方面,夸克AI会简单地建议“注意室内外温差,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QQ浏览器会展开梳理并提供具体路径,包括关注黑龙江气象台的道路结冰预警,遇阵雪/结冰及时调整行程;林区信号可能不稳,提前下载离线地图并告知家人行程轨迹。
不过这些信息还很难作为可直接落地的攻略执行。整体来说,浏览器中的AI功能适合创作者、学生和职场人这些群体,很多需求在一个App内就能满足,无须下载多个应用。但是没有绝对的“优劣”,当根据需求选择某一浏览器时,不妨多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