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评 | 城市,为何格外强调“人民”
创始人
2025-11-20 17:00:48

最近,有一场会议,与你我都有关。

1117日,江苏省委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对进一步推动江苏城市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作出部署,明确要加快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在城市工作这张“考卷”上,“人民”二字为何如此重要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就拿江苏来说,新时代以来,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3%上升到75.5%;全省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的有6个,镇区人口超过10万的特大镇有29个……一个清晰的现实是,当前,大多数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城市的主体。与之相适应,城市价值理应回归本源,即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与高品质生活。

人民城市为人民。人与城共奋斗,也理应成为主角、共享荣光。而做到这些,自然就需要城市拿出更多的资源“投资于人”。实际上,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在成为城市管理者们的重要奋斗目标。

不妨从我们身边的变化说起。譬如,送到家门口的便利更多了:扬州将扬子津古都渡公园等桥下空间改造为体育休闲基地,去年为34个公园增设了100张乒乓球桌;无锡梁溪河滨水空间整治后,8座桥梁桥下空间改为主题场地,建成全市首条“骑行、跑步、漫步”三道贯通慢行体系。譬如,人的感受体验更被重视了:全省各城市的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从愿景变为现实;一些城市探索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人们在城市的“毛细血管”中都能感受到方便和舒适。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细微之处的用心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践行。

当然,人民的城市也应积极构建文化认同的精神坐标。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江苏省委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七个着眼”,其中提到要“着眼文脉赓续,涵养城市精神品格”。实际上,无论是在城市更新或是文旅融合等工作中,文化一直是人与城之间的重要链接。在这方面,各地的探索也有不少。譬如,苏州在古城保护中创新采用的“微更新”手法,既留住平江路的水巷格局,又激活了文创产业的新生。在有着“世界文学之都”称号的南京,秦淮河畔、玄武湖边的历史回望,生活社区内的微书房,60处“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让市民游客转角之间就能感受文都魅力……这些实践表明:当城市空间能够安放个体乡愁与现实理想,这座城市便真正拥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人民的城市,还应懂得“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治理哲学。菜场摊位的租金涨幅、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的协调难题、通勤高峰的地铁拥挤度,这些具体而微的民生小事,都是检验城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我们看到,在江苏,从车流中的AI治堵,再到以“随手拍”动员城市治理新力量,无数治理“微创新”在脚下的土地悄然发生着。在一些城市,政府大院和机关食堂定期向游客和市民敞开大门,也让整个城市收获美誉。这些实践无不提醒城市主政者:城市治理既要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气魄,要有绣花功夫的细腻笔触,要在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辩证统一中,找到那个最大公约数。

从《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的古老智慧到雅典卫城广场上公民议事的民主回响,古往今来,人们对理想城市的求索从未停歇。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理念,也理应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加以传承和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人民的城市,或许,它会是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与精神空间的完美叠合;它既有15分钟生活圈带来的便利从容,历史街区的岁月沉淀,也有创新园区的激情迸发;既有智能高效的治理体系,也有邻里相望的温情守候。

以人民为尺度规划城市,用民生温度校准发展坐标,那么,“此心安处是吾乡”也自然可以成为我们平凡生活的最美注脚。

撰稿|瞭望评论员 言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智己LS9热销背后:上汽旗舰如... 发布会25分钟大定突破5000台、预售半小时订单量突破8000。在开启预售前,或许没人料到智己LS9...
如何思考不可能:关于灵魂、UF... Jeffrey J. Kripal, How to Think Impossibly: About ...
“中欧班列+”效应:一条铁路如... 穿梭于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近12万列。十多年间,这条“钢铁驼队”从最初单一的跨境物流通道,...
如何理解津村在华发展?收购并非... 在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外资企业的参与始终是行业关注焦点之一。日本汉方药企业津村自上世纪70年...
Agent+Coding,这家... 深度应用为核,重塑AI生产力。11月20日,京东云城市大会在南京举行。会上,京东云展示了JoyAI大...